台北的錄音室,除了有一般香港錄音室的器材,還有很多很多的文件夾和書,說真的,我感到這裏比較像出版社。
焯皓在錄音的時候,我在製作人身邊寫稿,眼睛不停在觀察書架上的書,方發現原來音樂也有辭典。甚麼是音樂辭典?當中分了3篇,分別是人名篇、樂語篇和歌劇篇。每篇皆是以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人名篇大概是對每位音樂家作出簡介,比如說這篇第一個介紹的是Abt, Franz(1819年~1885年) 阿普德,歌樂作曲家,指揮家;著有世俗清唱劇7部,通俗歌曲500餘首。另外,還包括一些很有名的音樂家,例如巴赫、貝多芬和蕭邦等,當中更有年表列出他們曾在某年、甚麼地方演出、跟甚麼人談戀愛、生了哪個孩子……十分詳盡。
至於樂語篇,便是對一些音樂用辭作出解釋,功效像字典一般。當中包括了法、意、英和德的解釋,所以單是一個字,也看到很多不同文字的表達,比如Clavier和Pianoforte,便是德文和意大利文的鋼琴了。
歌劇篇即是對一齣齣歌劇作簡介。作曲者、編劇者、首次公演和劇情概述都一一記錄在辭典中。不說不知,原來歌劇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真正編劇者是巴比亞和卡雷。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又學多一點點了。
糊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