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青設計師Mary Yu 獨愛中國風

農曆新年將至,每逢這個傳統節日,大街小巷都會掛上應節裝飾如揮春、燈籠等,充滿中國特色。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更孕育出不少藝術設計,深受中外人士歡迎。就像今次的受訪者余嫿(Mary Yu),雖是80後的本地年輕時裝設計師,卻大膽利用中國傳統元素與時裝融為一體,揚威國際,更為自己帶來十大傑出青年殊榮,Mary表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應該學懂欣賞,若能加以利用,便可錦上添花!」

從小展露美術才華

自言是「舊移民」的Mary,出生自雲南,8歲才與母親來港;初來港時對廣東話和英語一竅不通,學習、溝通都遇上極大困難。雖然成長環境不富裕,卻無損她的藝術天賦,「小學時已發現自己好喜歡畫畫與美術,一年級時以玩票性質接觸素描,還記得首個作品是以木顏色畫花瓶,卻誤打誤撞入選中國與日本奈良舉辦的畫展。」到中學時期,她考入沙田體藝中學,相對其他學校,這中學較着重藝術發展,她表示:「除了中英數主科外,當年以學習Fine Art為主,每星期有7至8節美術課,每堂3小時;時間雖長,卻為自己打好美術基礎,包括Art History、Graphic Design等不同種類的知識。」

大學「轉型」時裝設計

熱衷美術的Mary,在中學生涯連續7年考獲全級美術科第一,迄今仍是學校的紀錄;到大學時期,卻修讀與美術看似沒甚麼關連的時裝設計及紡織學系。「雖然要學習車縫及布料,但可能因為有Art根柢,縱然從未接觸過時裝,Pick up時間亦不算長。」而Mary亦於大學一年級時兼職幫補家計,「還記得第一份Freelance工作是毛衣設計,當時連針織堂都未上過,便自薦做一份需要1至2年經驗的設計工作;老闆娘雖然覺得錯愕,但卻欣賞我的熱誠,聘請了我。」大學時期,她已為不同公司擔任設計工作,除累積了大量工作經驗外,更為建立自己的設計公司打好基礎。

加入中國文化元素

Mary至今已獲得逾40個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環顧咁多設計,她最愛始終是把中國元素加入時裝,如早前推出的「中國青花時裝系列」,靈感便取自中國瓷器,將青花瓷圖案與時裝結合,大受好評。而古雅的中國藝術與時尚的Fashion,顯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將兩者融合可有難度?「可能自己在內地出生,從小已接觸到中國傳統藝術,如古箏、梁祝、南戲、玉石、水墨畫,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情意結,但求學時期卻以西方的美學理論為主,在這種『矛盾』之下,便形成我的個人風格。」

Crossover 跨出時裝界

除了時裝系列,Mary亦享受為不同團體設計制服,如香港08年奧運馬術比賽大會制服等,「設計制服屬於Commercial Art,要先與客人溝通,如了解公司背景,又要避免與行業競爭對手撞衫;保留公司文化之餘,再加入新概念,絕對是一項有趣的挑戰!」雖然擅長時裝設計,但她直言:「我會視自己為一個藝術家多於設計師,因為我享受設計美的東西,亦希望透過Crossover吸收不同設計經驗。」誠然,Mary近年曾設計珠寶、燈飾、戲服等作多元化發展,臨近新年,更一反傳統與商場合作推出布造的利是封,非常破格!

義務設計 成就傑青

Art and Design是一門不賺錢的事業,Mary坦言:「設計行業的工時長,回報不高,一定要有興趣才可堅持。」她近年更以自己的設計專長,幫助有需要團體,例如為東華三院設計義賣T恤、設計少數民族的真絲裙為地脈基金籌款等;另外更不忘到學校分享設計經驗及教導新一代。「設計是一個需要互動的行業,希望憑着自己的少少經驗,可以為下一代作出貢獻,形成良好的循環。」正因為Mary的努力和正能量,為她帶來2011年「十大傑出青年」殊榮,「天道酬勤,永遠自強不息」正是其座右銘!

「花樣金龍」壬辰年利是封

  Mary新設計的利是封以布料製造,利用水墨形式寫出龍字,並加入貼布繡花等時裝元素。各位想擁有咁潮嘅利是封?由即日起至1月22日,於東港城、上水廣場、將軍澳中心、卓爾廣場、錦薈坊、荃錦中心、新領域廣場,以電子貨幣單一消費滿$300,即可換領;而於wtc more世貿中心商舖以電子貨幣單一消費滿$500,更可換領尊貴版利是封。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撰文:林子聰 部分攝影:陳世昌

場地提供:東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