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生活:菠蘿包與菠蘿油

菠蘿包教我一個事實:就算是出身草根,也可以平步青雲。雖然有點阿Q,但吃菠蘿包長大的我,從沒想過這坊間小吃有名成利就、被譽為香港代表美食的一天。最馬虎苟且的茶餐廳,固然需要菠蘿包帶來生意;至講求認真的新興食肆,也得借助菠蘿包名成利就。

有間店舖,叫做廣東茶居,名字平凡得可以,地點亦有點不顯眼,埋藏於尖沙咀海港城某條行人電梯下方,一個不留神就步過了,怎料食品的用料和烹調皆具水準,最招牌菜式是菠蘿叉燒包,至少我覺得這應當是它的招牌菜。包面的「脆皮」很香很酥化,麵包質感夠鬆軟,叉燒餡味道香濃,但不過甜、過鹹或過於人工化,而且全日都有供應,不限於中午飯市。

於下午茶時間,該店還炮製菠蘿油。當我們用刀將菠蘿包切開,表面的脆皮發出清脆的鋸齒聲,叫在場朋友嘩然。其中一位女孩子說:「今天是我首次吃菠蘿油。」真的嗎?我問。她說:「是啊,我只吃過菠蘿包和菠蘿椰絲包。」我好奇問她:「你知不知道,從前(我幼年時)是沒有菠蘿椰絲包?但人人都愛吃菠蘿包與雞尾包,便自然地合二為一。」她驚訝地說:「原本沒有菠蘿椰絲包的?原本是兩種麵包來的?」

一枱人,因為菠蘿包、菠蘿油與菠蘿椰絲包,而凸顯了年齡的差異與代溝。

旅遊飲食寫作人

陳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