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以12年時間、7億台幣打造,被譽為台灣版的阿凡達。此片獲得14項金馬獎提名,分上下兩集,以30年代台灣原住民保衞家園對抗日軍的史實改編(史稱霧社事件)。除以台灣壯麗的山川美景作布景外,為重現當年的景象,攝製隊更耗資8千萬台幣,重建事件發生地之一的霧社街。完成拍攝後,場景現已開放作為旅遊景點,讓大家親身走入電影之中。
霧社地處南投縣仁愛鄉,是賽德克族人的原居地,由於海拔高1,100多米,經常被雲霧繚繞,故有霧社之名。日軍侵據台灣後,覬覦山上豐富的資源,一方面將霧社建立成一個集學校、警察分室、郵局、醫療所、旅館等的新市鎮,一方面派駐日警控制山上各個部落,強迫開採資源。1930年10月27日「霧社事件」的始發地,正是霧社街。電影拍攝時,為將一幅幅30年代霧社街的黑白老照片在大銀幕呈現,攝製隊找來對事件有深入研究的邱若龍老師,與及日籍美術總監種田陽平肩負重任,在台北林口片場以1年時間、8千萬重建霧社街。由於電影在台灣大受歡迎,為控制遊客人數,入場人士都必須先在網上預訂門票,及在指定地點乘坐接駁交通,否則可能會吃閉門羹。
莫那魯道是當年賽德克族的頭目,霧社事件中,他擔當着相當重要的角色,領導着族人以視死如歸的精神、為自由、為尊嚴與日本人對抗。在現實中的霧社,大家亦可以找到他的墳墓。據當地導遊所講,面對日軍先進的武器,賽德克族在霧社事件中死傷無數,只是莫那魯道的屍體卻一直找不到。直至霧社事件結束後的4年,才無意中被上山狩獵的族人於斷崖山洞內尋回。日軍為宣示統治的權力,曾經將其骸骨及遺物作展示。隨後更被送到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今台大人類學系)作為研究標本。直至1973年霧社事件43周年,才終於被送返霧社下葬,並建立起霧社起義碑及霧社紀念公園。至於今時今日的霧社街,雖然已經面目全非,不過警察局、郵局等機構卻依然可見,而且據講數十年位置一直不變,只是已換上石屎水泥的建築。
電影上下兩集中均有重要戲份的霧社分室,是當年霧社地區最高的警政單位,建築布置比起其他場景均要精細,設有執勤室、接待室、彈藥庫等多個部分,當中的擺設更是極為考究,不論枱燈、打字機、台灣地圖、報紙、牆上所掛的照片,甚至是一個小小的煙灰缸,都以30年代的款式作為藍本。就連導演魏德聖亦坦言,整個霧社街場景中,最愛的就是這座霧社分室。
在進入霧社街場景中,首個出現在旅客眼前的建築就是武德殿,坐落在街頭前一座人工堆砌的小山丘之上。沿石級拾級而上,極富傳統日式風格的武德殿便出現眼前,據講由於結構複雜,工作人員特別在平地上先進行預建,之後才在山丘上動工。由於武德殿是日治時期用作訓練警察的習武場地,故電影中,主角花岡一郎及花岡二郎練習空手道及談及身份矛盾問題的場面,便是在此拍攝。站在殿外,除可以俯瞰霧社街全景,更可眺望四周的景色。
1930年10月27日,為慶祝台灣神社祭,霧社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所有居住在當地的日本人及政警重要人物均雲集於此。壓抑多時的賽德克族人,亦趁着這個警備鬆懈的日子,揭開決戰的序幕,將日本人一一擊殺。場景中的公學校,由布置到格局全部依照昔日的老照片及資料,操場上的旗杆、學校內的教室、校長的住所,逼真的程度,令人猶如回到當年。
位於霧社街街尾的金墩商店,據歷史記載由漢人巫金墩所開設,是當地唯一的雜貨店。巫本身是閩南人,因為在霧社街上做生意,長年面對日本人及賽德克族人,故能操一口流利的日語及賽德克語。霧社事件發生後,他與其他漢人一起逃離霧社,更將店內所有物資留給打日軍的族人,可以說是有情有義。場景內的商店,雖然只是布景,不過卻相當認真,店內所見的餅乾、糖果、煙草、清酒等,由外形到包裝,都經過仔細考究,務求將當年的面貌再次呈現大家的眼前。
自小在日本人教育下長大的花岡一郎及花岡二郎,其實是百分百的賽德克族人,由於成績優異,故被日人視為成功改造原住民的典範,不但給他們取了日本名字,更將他們納入霧社分室成為警員。霧社事件爆發後,面對族人身份與日人栽培這種情義兩難的局面,兩人最終決定自盡,並在家中的牆上留下遺書,場景內花岡宅牆上的遺書,便是仿照真正遺書重新繪畫而成。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太平嶺30號(阿榮片廠旁)
電話:(886)2 2231 8130
門票:NT$150(約HK$38)
網址:www.wushestreet2011.com
簽證:凡1983年後曾往台灣、於香港或澳門出生之人士,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及回程機票,可於當地申請落地簽證,或於網上申請免費簽證。
網址:www.immigration.gov.tw
機票:永安旅遊的台中3日2夜套票,乘香港快運航空來回,價錢HK$1,599起。
查詢:2921 6288
貨幣:HK$1約兌NT$3.9
天氣:11月份氣溫約22℃~27℃
特派記者:唐臻瑋 鳴謝:台灣觀光協會、中華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