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小說──光柵謀殺案:6.張學然‧過去

這個實驗室全仗好幾個高科技創業投資基金擲下巨資才能成事,因為每事都要向董事局匯報。基金公司也會派人來監督,務求每一分一毫都用得其所。

實驗室是上市公司,有專人處理投資者關係。由於出出入入的科研人員不在少數,為鼓勵他們長期為公司服務和增加歸屬感。除年終花紅外,管理層還會贈送公司股票。如果員工離職,管理層願意以高於市值價直接回購股票。

張學然是光柵實驗室第三代掌舵人。他早在六年前開始已加入團隊。很多人加入時仍然興致勃勃,但這種太創新的實驗,如果長久沒有成果,會叫人萌生退意。反正外面有很多項目能更快取得成果,也更易取得回報。

在早前那個傳送動物的階段,正是整個實驗室的瓶頸,也最考驗試驗人員的忍耐力。他們被迫要目睹大量屍骨不全的動物,不只叫人倒胃,也叫人無心戀戰。動物權益關注組織把他們批評成沒有人性的魔鬼。組員在內外夾擊下備受煎熬。

到了後來,傳送回來的動物即使完整,卻沒有呼吸。表面上看來是進步,卻給人更大的挫折感。

是否只有簡單的生物才能傳送?

傳送技術是否有一個常數限制傳送生物的質量?

如果有的話,是多大?

如果很小的話,整個實驗耗費的人力物力將會血本無歸,而且不會有人願意投資。

十年下來,起始團隊裏的成員,只剩下不到一半人留下來,連掌舵人也離去。人稱天才科學家的張學然在二十五歲時獲提拔,中選理由除了他在二十歲時已拿到博士學位的驕人成績外,上佳的專注力和持久力,還有出眾的項目管理能力,都讓他在接掌第二年後即取得突破成果。

其實,類似光柵的傳送研究早在三十年前開始,但要在最近八年全球各地的團隊才相繼突破各自的研究瓶頸。張學然的團隊暫時領先群雄,其他團隊仍未能追得上他們的腳步。不過,這未必是能力欠奉,而是資金不足。要是其他團隊追加預算,向自己團隊裏的人挖角,麻煩就來了。科研人員的忠誠度,不見得比一般上班族高。

最叫張學然頭痛的是,自家的光柵技術研究好像就快進入瓶頸。(待續)

電郵:albertam@gmail.com

譚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