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皇曆的歷史演變

現時,日曆無處不在:家中有掛曆、辦公室有座枱曆,手機手錶亦有日曆顯示,報紙的報頭、報眉更有陽曆陰曆對照。可是,在宋代之前,奉皇令御製的曆法,除宮廷使用外,只發送到縣級七品官。

在唐代,這本由御用太史局編纂的曆法叫《皇曆》。宋代、元代由「司天監」編纂,明代、清代由「欽天監」編纂。從監製單位的名稱轉變可以看出,皇帝對這本曆法愈來愈重視。而且,曆法的名稱也有改變。宋代、元代仍沿用《皇曆》這名稱,到明代朱元璋登基,由於不想留下前朝外族的影子,就把《皇曆》改稱為《大統曆》。到了清代,統治者又要搞搞新意思,把《大統曆》再改稱為《時憲曆》。顧名思義,這本御製曆法內容,包括曆法與憲法,既載天時,又寫皇令。

後來,因為要避諱乾隆的本名弘曆,故此《時憲曆》又要改稱為《時憲書》。然而,這位史上最長壽皇帝沒想到,這個「書」字犯了廣東人的大忌,於是《通勝》應運而生。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