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名點 蝦餃

「蝦餃、燒賣,唔該!」你我他,歎一盅兩件,都會將這句話掛在口邊,但從來無人考究,為何芸芸點心中,蝦餃必定是名列首位。確實原因難以稽考,曾經與食友談論,大多覺得「純粹順口」,無論怎樣,本公子覺得酒樓無蝦餃不成茶市,飲茶不能一日無蝦餃!

以往上茶樓歎茶,會留意點心姐姐,見蝦餃蹤影,即呼喚「蝦餃,唔該!」,有時還會多加「靚女」二字,現在想起來,這也算是一種庶民茶樓文化。近年「推車仔」玩意愈見式微,被點心紙取代,還好無論潮流點變,本公子最愛的蝦餃,仍然穩佔點心一哥地位。近月在CNNGO的網投中,蝦餃便被列入全球50大美食之一。追溯其起源,據說早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廣州五鳳鄉的怡珍茶樓出現,由於當地盛產魚蝦,師傅就地取材,以粘米粉裹着鮮蝦、豬肉和竹筍,做成點心,成了蝦餃的雛形。

靚蝦餃一眼看出

所謂食在廣州,以前廣州的點心小菜以精緻見稱,蝦餃也重精巧。傳統蝦餃,講求皮薄餡靚,外形脹鼓鼓,餃皮薄薄呈半透明,粉紅的蝦若隱若現,餃邊摺工精細,不過厚;Size一口剛好一個,一咬能咇出汁來的,便屬佳品;夾起不易穿,食落餃皮柔韌度適中,煙煙韌韌。最掃興的貨色,莫過於夾起黏住籠底或筷子,又或濕濕糊糊,未入口已散,蝦肉霉霉,味如嚼蠟!一隻靚蝦餃,手工並非想像中簡單,而是一連串精密計算配合高超手藝。最近巧遇剛獲得今年「美食之最大賞——蝦餃之王」美譽的酒家「譽宴」點心部總廚孫志強,請教他做蝦餃秘訣。

計算精密

傾開才知,原來一塊薄薄的餃皮,也大有學問,材料分量有一定公式,澄麵和生粉比例1比1,前者不含麵筋,可中和生粉筋性,令餃皮不過黏;當中更要攙入超過攝氏100度的滾水,餃皮才夠韌力。當然,師傅搓皮的手勢也是重要一環。那天走進廚房,八八卦卦睇孫師傅做餃皮,見他拍皮時,把刀按在一定分量的粉糰上,手掌壓着刀身,以陰力由左至右旋轉,壓出每塊1毫米厚的圓形餃皮,師傅會壓3至4下,做出面薄底厚的「鴛鴦皮」,蒸出來的蝦餃,既能薄至見餡,又不易穿破。至於餃上的皺褶,本公子覺得9至12褶已算上乘,傳統上以13褶最理想;褶紋要細,預留空間給蝦餃受熱膨脹,褶邊要實淨,如果太鬆散,蒸出來就會爆口,敗筆之作!嘩!只見孫師傅左手一推,右手食指沿邊位摺合,每推一下便揑一下,睇睇錶,不消8秒便可摺成一隻工工整整、呈彎月形的蝦餃。數數看,無多無少13褶,犀利!

非即蒸不吃

不過今時今日,蝦餃配搭真係層出不窮,龍蝦、香檳、茴香、官燕、魚翅、黑松露、魚子醬……餃皮加入粟米汁菠菜汁之類,色彩繽紛;總之想得到的都可用來做蝦餃!幾離譜!龍蝦魚翅官燕本公子尚可接受,黑松露魚子醬金箔作點綴也無妨。我要求好簡單,蝦肉冬筍肥豬肉足夠矣!最重要是即點即蒸,那些放在點心車推了半天的,咪搞我!要知道蝦餃長時間放在點心車內蒸,餃皮會因吸收過多水蒸氣,變得又濕又軟又黏又塌,唉!非即蒸的,本公子一定退貨!本公子的心水蝦餃,當然是譽宴孫師傅炮製的,而新酒店Hotel Icon的中菜廳天外天出品也不俗,蝦餃亦可做出13褶的水準;較經濟大路的選擇,我推介翠園。

下次吃蝦餃,試試用細膩的眼睛審視一下蝦餃的做工,再嗒真一點肉餡鮮美,心領神會師傅的造詣。最後呷一口清香水仙作結,最愜意。你話,歎一盅兩件,怎少得蝦餃這點心名物?

檔案編號:012

偵查地點:各大酒家

偵查結果:蝦餃以手工精美,皮薄煙韌,餡料鮮味甘香為佳。

菜公子Profile

識飲識食翩翩公子,吃盡天南地北,練出一張刁嘴。經常食客三千,宴請邀約也樂意奉陪,但從不賣帳,孰優孰劣一針見血。願與知音人在格子上談美食,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