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我連年考第一,有一次派成績表後,有個同學走過來問我:「你屋企係咪好窮o架,如果唔係點解成日考第一?」他說電視做戲都有做,窮書生家境清貧,於是才發憤讀書,考取功名。我當時呆咗不懂回答,對財富也沒有清晰概念,對同學這樣問感到奇怪而已。
想起這件事,是因為日前讀到同文健吾的文章說有子女就讀名校的家長認為「窮人才需要讀書」,令我再思考窮和讀書的關係。跟健吾一樣,我不認為讀書只是為了取得不同的「入場券」,也不認同港式的「知識改變命運」。當然,知識可以改變很多事,包括命運。但讀書更重要是為了明理、認清事實真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過,讀了這麼多年書,我發覺讀書未必能令人明理,我也沒有從中發展出獨立思考能力。直至多年前當上記者,才漸漸明白獨立思考是甚麼一回事。
小學時,我讀書成績好,正是因為「死讀書」,完全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相反,我的同學懂得思考貧窮和成績的關係,是獨立思考的表現。他會這樣想和這樣問,可見思想比我成熟、對事情有見解,只是讀書成績不太理想而已。
「死讀書」是否也算讀書?如果不算的話,讀書、成績好、明理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未必有必然關係。有趣的是,我升中以後,香港經濟起飛,家庭環境改善,娛樂較多,成績果然走下坡。看來窮書生成績好,是有其原因的。
飲食網站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