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餡靚。人人理解不同。若問法國人想到甚麼?指定答案必定是——Crêpe!這片薄薄的法式薄餅,對他們來說,就像我們的米飯,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都會吃,總之無Crêpe不歡。加芝士加蔬菜加生果加雞蛋,鹹的甜的,味道層出不窮;圓的方的三角的,花樣百變,百吃不厭。箇中樂趣,不只是美味,還感受到法國人的生活情趣與浪漫。
我承認,我將Crêpe太過浪漫化。因為最初法國人食Crêpe,不為情趣,而為填肚!這小東西源自法國西北部沿海的布列塔尼(Brittany),已有近千年歷史。據知當年Brittany的水手從中東帶來蕎麥(Buckwheat),將之製成餅。自此蕎麥薄餅便成了該地的特產,價錢平兼營養豐富,漁民農夫平民更將之作為主糧。其後傳到法國其他地區以至世界各地,現今已成為法國人的Common Food。
就像我們吃飯一樣,他們一日三餐都會吃到Crêpe,1星期最少吃3次!早餐,大多留在家享用,簡簡單單一塊Crêpe,塗點榛子朱古力醬,加杯咖啡,為早晨打氣;午餐、晚餐、下午茶,則會到薄餅店裏吃。
口味有鹹有甜,鹹的作為主菜,叫Galette,用蕎麥加入海鹽、水做粉漿炮製,擁有一身啡色調,麥味香濃。最原始的Galette,餡料很簡單,只有芝士火腿雞蛋之類,偶爾會加入海產,但只限粗疏便宜的沙甸魚。最經典的款式有Complete,材料就是芝士火腿雞蛋,似足我們的All Day Breakfast!
甜的叫Crêpe,改以小麥炮製,煎出來淡黃色,帶有牛奶和雞蛋香,法國人多作為飯後甜品。最出名是La Vague,以海鹽牛油配搭焦糖醬,簡簡單單好香甜。
聽法式薄餅店La Crêperie的老闆Yann說:「在Brittany,幾乎人人都識做Crêpe,校好粉漿,放在平底鑊上一煎,搞掂!」不過,法國人做Crêpe,每家每戶都有秘方,大多師承祖父母和父母,帶有濃濃家鄉風味。材料萬變不離其宗,但凡事講心思的法國人,就是懂得變魔術!粉漿材料加多減少,餡料按喜好選取,做出千變萬化的味道,有的像個沙律,有的餡料像意粉,有的將法國名菜放在Crêpe上!玩無可玩,便在摺法和形狀上打主意,因應餡料性質多寡造成圓的方的三角形的,新意源源不斷,難怪吃極唔厭!
除了在家自製,他們更常到Crêperie吃Crêpe。這些法式薄餅專門店,在Brittany以至全法國遍地開花,數目之多就像我們的茶餐廳!傳統的Crêperie就像法式小餐館(Bistro),裝修以木為主,也有些秉承Brittany風格,以航海作主題,氣氛熱熱鬧鬧。一個鹹薄餅,加一個甜的,再來杯Apple Cider,就是一餐,三五知己,邊吃邊喝說說笑笑,輕輕鬆鬆。
到底香港有沒有正宗的Crêperie?有!而且愈來愈多!當中最首屈一指是灣仔的La Crêperie,薄餅傳統創新兼備,裝修走古典風格,連中法混血兒Amanda S.、阿蘇都大讚出色。而在銅鑼灣的Fleur de Sel,則跳出傳統框框,格局走時尚路線,極受女生歡迎;至於最近在船街開業的Kramp House,則打造成新派餐廳模樣;統統都在告訴你,再古老傳統的Crêpe和Crêperie,都可以日新月異,有型有款。
法國人,就是既傳統,卻又不拘一格,創意滿溢。
法國人每次食Crêpe,最少柯打一鹹一甜,鹹的做主菜,甜的當甜品。法國朋友教路,好的Galette及Crêpe,首要夠薄,鹹的呈啡色才對辦,表面上有很多小孔,代表薄餅乾爽香脆,還要食到蕎麥香味;甜的要煎得淡黃,食落邊位脆口,中心部分則煙煙韌韌,用刀叉品嘗最有風味。
每年2月2日就是法國的Crêpe Day!據說這天是耶穌出生第40天紀念日,法國人家家戶戶都會做Crêpe。大家一手拿住平底鑊煎薄餅,一手拿住硬幣,拋鑊一刻及時許願,成功翻餅便會願望成真!
到Crêperie吃Crêpe,若你飲汽水或果汁,定必大出洋相!因為法國人通常會飲Apple Cider。因Brittany盛產蘋果,當地人就地取材來釀酒;口味分Sweet及Dry兩種,前者略甜像果汁,但其實兩者的酒精含量都很少,最多只有4.5%。飲用時不用杯,用一個名為Bolee的碗,將金黃色的汽酒一乾而盡,爽!
1.先將薄餅漿倒在高達攝氏200度的Billig(薄餅爐)上。用呈T形的長柄木耙將粉漿推勻。
2.將餡料放在薄餅中央,煎熟。
3.用抹刀將薄餅邊向內摺疊(或其他摺法),變成一個四方形;上碟,在薄餅表面掃點鹽味牛油,大功告成!
撰文:楊淑英
攝影:林資凱
查詢電話:(a)2529 9280、(b)2805 6678、(c)2528 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