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雜誌的封面,都是盛載別人的家事。
難怪有文化界前輩分析香港人的「前世今生」,說不論香港有幾多幢IFC、賺幾多錢,他們都只活在部落式的農村社會和漁村社會。活於中式漁農社會的人,有幾個特色:他們的娛樂是八卦別人的家事,阿二嬸的女兒生不出男孩、三叔的女兒和別村的那個農夫兒子在農地上曬月光鬼混、表姨丈的女兒年過三十仍待字閨中、大舅父的媳婦兒抱着一對仔出走不分身家就不給老爺奶奶見……這些,都是別人的家事。
漁農社會的人,對女人特別殘忍。如,某女星結識了有婦之夫,棄婦在微博大聲疾呼「有人搶人老公」,在八卦雜誌也有市場價值。港女心中,都有一隻鬼。她們活得不滿意,就不會希望別人活得快樂。因此,她們就消費別人倒楣的故事,好等她們心理平衡一點。同時,她們又會以高道德標準去衡量別人(而不是自己),看見有人「搶人老公」,就會搶着八卦,疾言厲色說人家是「小三」。
不用腦袋想,用屁股想,也知道「老公」不是錢包、不是iPad 2、不是減價的日本機票和化妝品。老公,是「人類」,他們有手有腳、有性慾、有個人意志,要走,是留不住的。但所有罪名,就變成了某女星「搶人老公」。這種生態,不是漁農社會的人人喊打個個爭先的劣根性,又是甚麼呢?
小學的時候,在社會科常常被「洗腦」,說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華洋共處,是先進的大都會,媒體先進開放……等等。後來你發現,原來國際大都會只是皮相,不讀書靠炒賣得永生的人會得到尊重,讀好書不如有個有錢老竇。活在香港,其實真的是福氣。我沒法想像,如果我生於澳洲中部每天負責剪羊毛的,我會看到一個怎麼樣的世界,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