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紮紮 感知發達

「各位,首先吹出番梘泡,然後教佢哋試用一隻手指『篤』泡泡,之後又可以教佢哋『嘟』起嘴仔試吹番梘泡。」不要以為手指「篤篤」及嘴仔「嘟嘟」是簡易的動作,為甚麼還要學?因為學習這些動作的,不是大人,而是幼兒,而且學習不同的動作,對幼兒發展好處多多!有機構舉辦幼兒感知動作成長遊戲小組,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小孩於跳跳紮紮、動作多多的遊戲中,刺激敏銳的感知能力,令身心發展變得更健康更全面!

成長期 好時機

如果家長想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便應該抓緊幼兒成長的黃金時機。據專家指出,0至3歲是幼兒腦部發展的黃金期,而幼兒的學習是從感覺開始,所以,適當的感知動作遊戲(Sensory-Motor Activities),能夠促進幼兒的腦部發展,從而提升他們的智能、動作協調能力、小肌肉發展、自理能力及社交技巧等,為日後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有見及此,協康會特別設計充滿趣味的幼兒感知動作成長遊戲小組,從多方面發掘小孩的感知能力。

遊戲小組會針對幼兒的歲數劃分為不同組別,各組別亦會因應幼兒的成長需要而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適合6個月至1歲幼兒的小組,會安排親子互動、認識自己及四周環境的活動,讓嬰兒感官初嘗不同的感覺。適合1歲至2歲幼兒的小組,提供新奇的活動環境,透過幼兒的盡情探索,進一步將潛能發揮出來,亦為日後發展作出準備。

小玩意 大鍛煉

對小朋友而言,還有甚麼學習途徑比遊戲更吸引?而事實上,即使是簡簡單單的小玩意,如搖鈴樂器、盪鞦韆等,若能加以善用,也可以對幼兒的感知動作發展有很大幫助。協康會職業治療師翁桂香說:「我們會在一小時的遊戲小組中,安排不同的活動或玩具,讓小朋友得到不同層面的發展。以唱遊活動為例,並非單純的唱歌跳舞,還會加入搖鈴樂器,當小孩聽到音樂便將樂器搖一搖,當音樂停頓時便將樂器放低,這樣可以刺激小朋友的聽覺及動作協調能力等。」

翁桂香更表示,鞦韆玩意可以訓練幼兒的平衡力及前庭覺發展,所以課室設有多個大型鞦韆。導師更會教導家長如何正確抱着小朋友盪左盪右,恍如盪鞦韆,既可增添親子樂,亦有益身心。除此之外,遊戲小組亦提供各式各樣的玩具,從中教導小朋友不同的學前概念,如大小、形狀、顏色、手眼協調等。

幼兒樂 家長讚

家長通常都會擔心小孩只顧玩樂而耽誤學習,但遊戲小組卻有所例外。曾太的女兒曾晞恩參加小組個多月,每次參與活動之後都有所進步。曾太說:「由於女兒年紀太細,所以很多生活細節都不理解,遊戲小組便可以幫助她成長。例如小組的小食環節可以訓練小孩戒用奶樽,亦可以讓他們學識要先舉手,才可得到導師分發的小食。雖然看似是簡單的動作,但並非小孩與生俱來的學問,必須經悉心教導才可。」

曾太更補充說:「家長的配合對小孩的學習亦很重要,這裏的導師會悉心教導家長如何訓練小朋友。例如以前在堂上點名的時候,女兒聽到自己的名字不懂叫『到』,亦不懂向其他小朋友點頭打招呼。我知道有關教導技巧之後,便可以在家教導她,讓她在家裏也可以學習這些動作。」幼兒玩得快樂,家長樂見幼兒成長,可以說是家長及小孩雙贏的遊戲。

課程資料:

名稱:幼兒感知動作成長遊戲小組

機構:協康會

查詢:2497 6262

撰文:黎雅麗

攝影:陳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