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沿海地區,如福建、台灣等,昔日人們多以捕魚維生,故此都虔誠信奉有「護航女神」之稱的媽祖(又稱天后)。早期同樣靠海吃海的澳門亦不例外,漁民家庭都會供奉媽祖像,當地著名的媽閣廟更有500多年的歷史。而澳門的別稱「馬交」,更與「媽閣」息息相關。到了農曆三月廿三日(今年為西曆4月25日)的媽祖誕,善信們除會到媽閣廟參拜外,媽閣廟前更會舉辦為期5天的神功戲表演,場面極為熱鬧。
大家熟悉的媽祖娘娘,原名林默娘,為福建莆田人士。其父林惟愨是當地的巡檢,篤信佛教的林母,由於有感子嗣單薄,故常日夜祈求觀音送子。某夜,林母夢到觀音送來藥丸,服食後不久便懷有身孕。到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她誕下女嬰,由於女嬰整個月不曾哭鬧,故取名默娘。除了出生時香氣繚繞、發出紅光外,默娘自小聰穎過人,不但詩書過目不忘,更喜愛頌讀佛經,16歲時更得到仙人指點,參透禪機,自此便開始以佛法救護生靈,被鄉民稱為「通賢靈女」。至28歲時,默娘辭別家人登上湄山,及後修道成仙。而湄洲島亦被視為是媽祖的發祥地,島上有千年歷史的媽祖廟,更被視為是全球媽祖廟的祖廟。
全球20多個國家及地區,一共建有4,000多座媽祖廟。即使在澳門,據講亦有近20多間供奉媽祖的廟宇。在眾廟中,與海事博物館毗鄰的媽閣廟,絕對是最重要的一間。
它作為澳門三大禪院之一,據稱建於1488年,為當年福建漳州及泉州商人來此進行貿易時所興建,至今已有523年歷史。整座廟可分為大殿、弘仁殿及觀音閣多個部分,其中刻鑿成石窟的弘仁殿,四面的岩壁上均有色彩鮮艷的浮雕,而中央位置則供奉着媽祖像,是寺廟最古老的部分。在廟內的庭園中,可以見到一塊雕有中國帆船圖案的大石,據說,媽祖娘娘便是乘此船經歷狂風巨浪抵達澳門的。
另外,媽閣廟還有一個與澳門有關的趣事。話說400多年前,葡國人首次來到澳門時,便是在媽閣廟前的海邊登岸,船員問當地人這是甚麼地方,由於語言不通,居民便回答這裏叫「媽閣」。葡人取其發音譯作Macau,自此便成為了澳門的英文譯名。
為慶祝一年一度的媽祖誕,每年在媽閣廟前地都會搭建臨時戲棚,上演神功戲。這個名為「澳門媽閣水陸演戲會」的活動,今年已踏入25周年慶典,活動將在4月月23至27日一連5天舉行,以祈求神恩庇祐、風調雨順、水陸平安,同時亦與眾同歡。據主辦單位表示,今年請來了廣東湛江粵劇團為寶誕敲響鑼鼓。劇團成員粒粒皆星,包括團長著名文武生梁兆明、副團長李田壽、當家花旦麥文潔、莫燕雲等,在4天5夜的演期內,將會分為日場及夜場,為大家呈獻9齣劇,如《珍珠塔》、《三氣周瑜》、《三看御妹》等,粵劇迷絕對不要錯過。
演出時間:日場 1:30pm、夜場 7:45pm
門票:免費入場
查詢:(853)2833 9261
4月23日《珍珠塔》(夜場)
4月24日《三看御妹》(日場)《三夕恩情廿載仇》(夜場)
4月25日《情俠鬧璇宮》(日場)《雙槍陸文龍》(夜場)
4月26日《九寶連》(日場)《偷龍轉鳳》(夜場)
4月27日《紅絲錯》(日場)《三氣周瑜》(夜場)
除了500多年歷史的媽閣廟外,佔地6,000多平方米,耗資2億澳門元興建的「媽祖文化村」,亦是澳門感受媽祖文化重要一環。文化村位處路環的疊石塘山上,一共分為3大部分。其一就是位於山腳入口處的石牌坊。牌坊屬多檐仿古石結構,高15米、闊25米,共設3個拱門,頂部設有石斗栱及石屋蓋裝飾,配合大型龍形浮雕石柱、對聯、牌匾及吉祥圖案的浮雕裝飾,表現出閩南傳統古建築的特色。
至於坐落在山頂的部分,則有天后宮及巨型的媽祖像。同樣依照傳統閩南古建築風格建成的天后宮,甬道、亭式山門、祭壇、大殿、梳妝樓等,布局互相對稱。由6組階梯組成的甬道,嵌上大幅的青石浮雕,雙麒麟、雙獅戲球、虎嘯圖、雙龍戲珠,雕功極為精細。木石結構的亭式山門,安放了兩尊威武的石獅,青石龍柱、木製斗拱排樓、金黃琉璃瓦頂,感覺莊嚴。大殿方面,殿前走廊有8座圓形龍雕石柱,而殿內的樑柱則以彩繪畫上媽祖故事,加上中央位置則供奉着一尊高3.8米的媽祖坐像,面容慈祥、氣度莊嚴,令人望之心境平靜舒暢。
離開天后宮,沿小徑步行至疊石塘山山頂,便會見到文化村另一地標──全球最高的白玉媽祖像。它耗資870多萬澳門元興建,由120塊北京房山漢白玉石雕刻而成,顏澤如雪,重100噸,高19.99米,寓意着澳門1999年回歸;由於媽祖像面向澳門市區,因此亦寓意媽祖時刻守護着澳門。除了全球最高媽祖像外,在天后宮旁邊的「寶鼎廣場」,大家還可以找到高1.999米的青銅巨鼎,此鼎由世界華人慶祝澳門回歸委員會贈送予澳門特區政府,鼎上鑄有 「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平穩發展,普天同慶,國運昌盛,安定繁榮」字句。
資料: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