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屋區曾經是香港很多人的居所,隨着歲月而一一消失,變成了相片上的香港記憶。而在台北,類似的寮屋區卻成為了保育兼藝術創作的新基地,也成為近來一個新興的遊歷台北熱點。
寶藏巖是台北一個結集違章平房建築的地區,多年來歷經拆遷、住戶安置、保存等等爭議,最後台北市政府把寶藏巖活化保存,於去年10月重新蛻變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www.artistvillage.org/thav)。目前寶藏巖內有一個名為「寶藏家園」的地區,保存了22戶原住戶搬回居住的房子;另一個「藝術村」的部分,就有14個駐村創藝工作室、12個「微型群聚」、2間排練室、3個展覽空間,還有散落當中街巷的不同大小廣場和15個「Youth Hostel」的單位。
從公館汀州路230巷一路走進寶藏巖,有一系列呈現台北日常生活的Graffiti,一直引領大家進入寶藏巖村落。在藝術村的入口登記後,在不打擾居民的情況下,就可以依指標參觀紅色的藝文空間、黃色的微型聚落和綠色的藝術村。由於當初寶藏巖內的都是違章建築,所以每家每戶都是各有「長相」,而現時每戶的門牌上,都會寫明「歡迎參觀」或者「非請勿進」,讓大家不會摸錯門口。周末或有活動舉行的日子造訪,大家可以跟駐村的藝術家溝通,談談他們的理念、作品。自己逛逛也可以碰上很多妙事妙物:由6位藝術工作者創作的「少一根筋」、「登寶座」等等作品散落在小廣場、空屋中;十字廣場和小廣場周圍的51弄5號有一個「微型聚落」,幾層樓分別有金工藝術家、攝影師和咖啡館「尋寶坊」佔用,「尋寶坊」更把寶藏巖拆除出來的物件展示,彷彿就是寶藏巖的歷史館。
寶藏巖其實很易去,坐捷運到公館站於水源市場1號出口,往汀州路3段方向走10分鐘便到達;村內更有導覽團為遊人講解寶藏巖的過去和現在。
旅遊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