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茶代表甚麼?除了是茶加奶,恐怕是打工仔的一杯血淚史。
與今屆香港區「金茶王」冠軍羅德先生閒談,原來貴為「奶茶王」的他,尚未遇到合意東家,一身好武功未有發揮之地。羅師傅戲言自己脾氣差難合作,但人工也是一個關鍵。他說曾在報章看到某茶餐廳招聘水吧師傅,便打電話查詢一下,回覆是月薪只得六千五百,他忍不住問對方:「以這種連雜工的人工都更高的薪酬,怎能聘得有質素的水吧師傅、沖出具水準的奶茶?」換來對方回答:「你做就做、唔做就算。」
所以呢,有些茶餐廳的食品和飲品,都近乎垃圾。
港人都好愛「平靚正」,但大家心底裏都知道「平嘢無好嘢」、「一分錢、一分貨」、「無咁大隻蛤乸隨街跳」。心情如斯矛盾下找「好東西」,就要下意識地將貨就價,把要求暗中降低,消費時便覺得無蝕底、無畀人呃,然後慢慢適應和接受這種低劣的消費品、低質素的生活態度,對品質的堅持不去不返……如果有一天,「金茶王」由極度進取的內地人勝出,港式奶茶便被「收歸國有」,我們只能夠在搖頭嘆氣。
香港的低品質風氣,早已出現在各行各業。從前香港是亞洲文化產業的領導,現在音樂、電視、電影有幾出色,大家都知,不贅。反正大家都不聽不看亦不買了。
一杯難喝的奶茶,是當代香港的一杯臭史,也是一記耳光。
旅遊飲食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