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律新勢力 學做仲裁、調解員

仲裁及調解近年於法律界愈來愈受重視,香港作為跨國通商樞紐,有條件成為解決商貿爭議的理想地點。有見及此,本港的法律培訓機構亦開辦相關課程,讓法律界人士或有意成為仲裁員、調解員人士報讀,更有大學創辦國際模擬法庭比賽,讓來自世界各地學生參加,使他們從中吸收經驗及知識。

比賽增加經驗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法律學院、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學院合辦全球首個加入仲裁和調解程序的模擬法庭比賽,吸引來自美國、澳洲、中國、印度、南韓著名學府及城大法律學系的學生參與。

城大法律學系的葉劍廉、李嘉民、林華堂、劉鶴及顏玉麗,五位同學組成隊伍,參加今次「國際替代性爭議解決機制模擬法庭比賽」,由於了解到國際對仲裁及調解的重視,希望於比賽中吸收知識,增加經驗。

林華堂表示參加比賽可把上課學到的知識實踐:「比賽中可把平日上課學到的理論實踐,由仲裁至調解都有機會接觸到,更有一些狀況是課堂中想像不到的,會發現實際與想像的分別。」參加比賽可讓學生臨場發揮,把事前準備好的資料透過即時的反應運用出來,這些都是上課時不能做到的。劉鶴則說:「由於比賽時要同時做仲裁及調解的角色,一場要做原訴人,另一場則做答辯人,可能會來不及轉換角色心態,這是另一種挑戰,慶幸有隊友們及導師的幫助,每場比賽後也會作出檢討,得到十分寶貴的經驗。」

多國對手互相交流

由於比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參加,本地學生便可以從中吸收對手的優點,今次比賽最後由澳洲梅鐸大學法學院奪得冠軍,城大法律學院則取得亞軍,同時囊括「最優秀隊伍(調解程序)」及「初賽得分最高隊伍」獎項,另外亦取得兩項個人項目獎項。顏玉麗表示參加比賽並沒有想過要得獎,最重要是盡力做到最好「Try Our Best To Do」,並吸取經驗。

劉鶴認為與不同國家的學生比賽,明白到語言及文化的差異也可能對比賽有影響:「比賽最後與澳洲隊進行爭論,或許他們運用的字眼不同,我們未必能即時了解其論點,對表現或多或少有影響,但從中明白到語言亦是調解及仲裁的一個重要因素。故此更要訓練自己的應變能力。」從小已對法律有興趣的李嘉民,曾於內地修讀英文,覺得香港的法律與內地不同,故希望來港修讀法律,今次參加比賽讓他了解更多國際的見解。

強化應用技巧

由於司法改革後,仲裁及調解愈趨普及,舉辦比賽可讓學生體驗實際應用技巧,每星期利用3至5天準備,先草擬一份書面陳述,再練習演講及辯論技巧,最後由老師教授仲裁及調解的技巧。參賽學生表示:「於比賽後,仲裁及調解的技巧的確得到強化,雖然日常上課也可以學到相關知識,但實際應用的經驗,比只聽理論更有得着。」他們亦表示日後若有相似的比賽,也會繼續參加,藉以獲得更多經驗,與不同的參賽者作交流。

來港5年的美國學生葉劍廉表示,他修讀法律課程最困難的是語言問題。現已完成法學專業證書的他,希望投身法律界成為律師,參加這個比賽,是想增加法律相關經驗。

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法學碩士

香港城市大學開辦一年全日制及兩年兼讀制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法學碩士課程,讓有興趣人士報讀,了解更多與仲裁及調解相關的知識。

課程名稱:仲裁及爭議解決學法學碩士

主辦機構:香港城市大學

查詢:3442 5588

網址:www.cityu.edu.hk/prospectus

撰文:何詩敏

部分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