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利刀~磨鉸剪~」八十後應該未聽過這樣街頭叫賣,刀鈍了便買過把,何須花心思去磨?可是偏偏就有人願花幾百元、等幾個月,為的是讓陳華記磨刀。「這堆是廣州速遞落嚟,右面這把是喜來登大廚……」現年77歲的華叔在木製工作枱上如數家珍,旁邊卻奇怪地掛着一把用紅繩綁着的生銹鉸剪。「這把是開山祖師,跟咗我六十幾年,過萬人用過!」彷彿每把刀有着說不完的故事。
舊陣時興子承父業,父親是裁縫的華叔卻對造衫沒興趣,11歲跑到廣州學磨刀。「造衫款式唔係時時興,磨出利刀隨時可以用一世,咁先有挑戰性。」61年落到香港,咪騎着單車手拎皮篋,車尾擺住依家仲用緊的工作枱,在尖沙咀一帶搵食。
「嗰陣時搵人磨鉸剪,人哋唔知你乜水,點肯將搵食架生交畀你,後來想到拎這把開山祖師借給人用,仲要交保證金先放心給你磨。」說着拎起開山鉸剪,輕鬆剪開四層布「你睇,仲利o架!」
說華叔是刀匠,不如說他是刀癡,對刀沒興趣和感情又怎能磨足六十幾年?遇到識貨之人更鍾意傾幾句,小記現場就聽了不少「愈利愈安全」、「唔好刮針板」等道理。見到靚刀更加愛不釋手,店舖內便珍藏了多把「非賣品」。
自創九塊石磨刀術
直至三十多年前,在佐敦廟街開了這個二、三百呎舖頭,當年幾毫子磨一把刀,到依家幾百蚊磨刀都有,視乎刀款和質素而定。「唔係把把刀都『上石』,鋼水唔好受唔住我九塊石,磨都冇用,仲嘥埋我心機。」磨刀竟然要九塊石?華叔邊磨邊解釋:「以前師傅都係教兩塊石磨刀,九塊石係我自創的,由最粗到最幼,密度愈來愈高,最後呢舊天然『石蕊』值成幾萬蚊,依家磨剩最後一塊,磨完我都要收山。」
華叔很有性格,客人到舖頭買刀就免費幫你開鋒:「刀唔開鋒送都冇用,經我磨過的刀,剃鬚都冇問題。」說着舉起剛磨完的刀在自己頭上一擺,本應從頭髮跣下來的刀鋒,給頭髮軋住定了下來。「依招叫軋髮,能軋住方可剃鬚。」
有一年德國刀廠請華叔去交流,表演完磨刀剃鬚絕技後,班鬼佬嘆為觀止,到依家仲清楚記得。難怪客人從英國、法國、加拿大都要特登來買刀,連廣州北京都寄剪刀來給華叔打磨,各位想磨刀?依家排隊最快要等到出年。
傳統磨刀工藝得到世人認同,華叔當然開心,但現時磨刀師傅買少見少,連內地人都要來香港磨刀,似要慢慢失傳。「之前有搵過徒弟,但佢哋磨幾下就嫌悶嫌污糟走咗,加上磨刀這一行搵唔到錢,我做到老花時都要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