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會考冇Take Two

幾乎每個香港人都經歷過的會考,今年是最後一年專為日校學生而設,因而被冠上「末代會考」之名。既是「末代」,即是不容有失,沒有Take Two,不少考生更添壓力,有人甚至慨嘆「何必偏偏選中我」。而且這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不僅影響學生,家長、補習界,甚至整個教育界,幾乎人人都受牽連。

撰文:林登麗 部分攝影:陳世昌

無心睡眠

既要應付會考,又要參與《亞洲星光大道2》的男拔萃中五生黃慶堯(Ronald),要兼顧溫習與歌唱比賽,兩者皆不容有失,自言壓力甚大,難怪在比賽中他選唱偶像張國榮的歌曲《無心睡眠》,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不過他也表示,正好利用睡不着的空檔,溫習兼練歌。

報考8科的他,已做好心理準備,面對這個人生交叉點,有信心Handle,只要時間分配得宜,做好本分,升讀中六沒有問題。他又指唱歌是減壓的最佳方法,在比賽中唱完《無心睡眠》後,整個人頓時放鬆了不少。透過比賽,他學會光是緊張並沒有用,全力以赴,以平常心去面對,反而得着更大。

擾亂評分標準

擔任文職的陳女士,兒子也是末代會考生,她認為今屆安排並不公平,因為多了一批為了拿取富紀念價值的「成績單」而投考的「無聊人」,擾亂了評分標準,她說:「教育署何不將這批人與一般中學生分開評分?那樣才算公平。」她還表示,考生的出路明顯收窄了,因為今年考得不好,明年補考也不能升讀中六。不過她也明白,教育制度始終要變,很難說「抵定唔抵」,即使第一屆中學文憑試考生,當了「白老鼠」,其實也不着數。

面對「末代會考」,無論她本人或兒子,都沒有感到太大壓力,她坦言兒子成績不過不失,不會抱太大期望。若考不上中六,她堅拒兒子轉讀新學制的高二,認為讀IVE反而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兒子可早點按喜好報讀相關課程,選擇自己的出路。

考生更認真

嘉勳教育中心創辦人兼補習老師Calvin Sun則表示,今年會考不設重讀機制,在無退路的情況下,他反而覺得考生更認真。

他認為轉新學制對學生來說未必是好事,尤其對考得差的考生,要他們重新適應「遊戲」規則,絕非易事。他又表示,新學年因沒有日校開辦重讀中五班,補習社將視乎情況,決定開多少班中五,以協助成績未如理想的學生。

「末代會考」之後就是「末代預科」,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也要轉型,校長戚美玲稱,無論學制如何轉變,該校都會以提供優質教育為教學宗旨,培訓學生繼續升學。她又指,該校早於06年已就新學制的來臨,作出相應資源重整,由原本只開辦預科課程轉型為津貼高中書院,預計下學年高一將由現時的3班增到5班,中六收生數目會相對減少。對於一心想進莊啟程讀預科的「末代考生」來說,競爭無疑更加激烈。

我們都是這樣會考的

李汝大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校監)

會考年份:1962年

考獲分數:30分(7優1良〔註〕)

就讀學校:九龍華仁書院

「我在校內的成績算是不錯,因此老師和同學都對我抱有期望,雖然對我來說壓力不算大,但着實也不輕鬆,心裏只想着認真和盡力地面對這次會考。還記得我當年買齊參考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會尋求了解,亦沒有貼題目和揀範圍讀,最後得到7優1良成績,據悉是當年成績最好的一位考生。」

註:當年會考叫「香港英文中學畢業會考」,並引入了1至9級評分,1級屬優異、2及3級為良好、4至6級屬合格,7至9級即不合格。30分是根據現今標準A獲5分,只以最好成績6科計算出來。

林澄光

(少年食神Michael)

會考年份:1991年

考獲分數:1分

就讀學校:陳瑞祺(喇沙)書院

「那時我常有去自修室溫書o架,不過唔知點解望住本書唔夠10分鐘就會瞓着,感覺似『陪同學溫書』多啲。最難忘的莫過於開考後,因不識答試卷裏的問題,便提早離場,我當時都係見人走,我先走,唔敢第一個離場。雖然會考成績得1分,連中文也不合格,但我沒有看得太重,之後亦不斷增值自己,近一兩年我不但在電台講飲講食,亦開始寫作,在7月書展還會推出香港飲食書,證明會考只是人生一個階段,一試並非定終身。」

羅暉

(前香港足球青年軍,現從事金融業,同時亦開辦了足球學校)

會考年份:2003年

考獲分數:30分(7A2B)

就讀學校:喇沙書院

「當年我學校流行拔尖(即會考成績優異者可跳升入大學),大家都好自發和勤力去讀書,校內讀書氣氛相當好。我們一班同學人人都向拔尖進發,壓力也蠻大,唯一方法就是讀熟所有考試範圍,當然不是死讀書,而且重複做好多Pass Paper,但不會貼題目,亦不會補習,最終我和很多同學都成了當年的拔尖生。現在想起,當年為了考會考,停了練習足球幾個月,也是值得。」

李蘊

(前組合Cream成員,09年以個人身份重返樂壇)

會考年份:2008年

考獲分數:4分

就讀學校:慕光英文書院

「數學這一科是我由F.1到F.5從不合格的學科,所以我在會考前一年便開始補習數學,同時亦補英文。在考試前更不忘多做補習老師貼的題目,最後數學真係Pass咗,當時真係好開心。在那時候深深體會到原來付出過的努力,係會有收穫嘅。」

會考改變史

隨着主科中文於4月23日開考,今屆「末代會考」亦正式倒數,到6月尾英語會話結束,存在多年的中學會考將變成集體回憶。話時話,香港的公開考試制度在過去多年來不斷改變,當中的轉變大家可曾經歷過?

1935

「全港中學畢業會考」面世,由香港大學舉辦。

1937

由教育司署舉辦的第一屆「香港中學畢業會考」誕生,只供就讀英文中學的學生參加,作為考上當時唯一高等學府香港大學的門檻。

1952

加入專為中文中學學生而設的「香港中文中學畢業會考」。

1961

「香港中學畢業會考」改名為「香港英文中學畢業會考」。

1968

「香港英文中學畢業會考」及「香港中文中學畢業會考」分別改名為「香港英文中學會考」及「香港中文中學會考」。

1971

「香港英文中學會考」及「香港中文中學會考」合併為「香港中學會考」(即會考)。

2006

「三三四」學制實施

2010

末代「會考」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