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遊細界:昔日的劈柴院

我們發現昨天提到的膠袋啤酒,就是在劈柴院小吃一條街上。這是青島人有集體回憶的地方。

青島跟香港相似的一點,就是從一個小漁村演變成為一個大城市,而且也是因為外國人佔領而得以發展下來,不過青島的發展史比香港更短,只得一百年左右。今天城東面向黃海一帶的地方是工商業最旺之地,但十多二十年前其實只是一片荒蕪之地,青島城市的重心其實是在城西及城南德國人佔領的一帶,劈柴院就正是在這昔日市中心南區中山路商業圈,正式的路名為「江甯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902年修建這路,「人」字形的格局,東連中山路,北邊接北京路,西往河北路。至於何以叫劈柴院,導遊小川說:「老人說這裏本來叫『劈柴市』,全是賣劈柴的店攤,除了供民眾燒火做飯,這些柴枝還供大窰溝的窰爐燒製磚瓦。」不過最令青島民眾有回憶的,其實是街上的小食和娛樂場所。上世紀40年代餛飩、鍋餅、肉包子、豆腐腦等匯集劈柴院,成為青島最早的美食城,及後還吸引不少歌廳、劇院、電影館等娛樂場所在這裏開設。當時的《青島晚報》更設有「劈柴院」欄目,每天報道這裏的新聞。

旅遊撰稿人

李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