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ghing Gor之變節》由受歡迎電視劇人物衍生,這個罕見的例子,對很多方面都起着指標性作用。
有人指出,這是邵氏頭炮,他們壯志雄心重振的電影王國夢是否可行,就是看此片的成敗。
但更具指標性的,可能是觀眾的入場模式。
很多人都認為,電視劇因為是免費娛樂,受歡迎的演員只限於每晚在小箱子裏看見他的時候。變成電影,因為要付錢,又要出街,那群擁躉可能不會順利轉移。
而且拍戲需時,娛樂圈瞬息萬變,三個月後還有誰記得某個角色?電視上不斷有新的節目,大家都把寄託放在新的角色上了。
所以說,邵氏如果要小試牛刀,這部由電視改編的電影有些先天缺陷,也不被某些人看好。
如果大賣,表示電視效應原來有龐大的號召力,但不妨花點工夫在戲院門口做點調查,是甚麼年紀的人,為了甚麼原因入場,這個資料才最具指標性作用。
如果不賣,是否代表這個方向行不通?是否代表邵氏應三思染指電影圈?又不盡然。
好的電影不需要由電視改編,這只是其中一個模式。日本的電視台都是電影的大老闆。說到底,你有膽做,便要做三五部,才能看見成敗。
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