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遊西藏雲南防高山症

暑假是旅遊旺季,其中西藏、雲南及九寨溝等均是熱門旅遊勝地,但市民前往海拔較高的地方旅行前,應做足準備工夫,除了帶備預防藥物外,心肺功能差或年長人士,更應檢查身體,了解有否潛伏疾病。本港多名有攀山經驗的專家均表示,市民在海拔高的地方不應攀山過急,在山上宜保持慢動作,避免「拎重嘢」及飲酒等行為,以防出現高山反應。

高山症大多發生於海拔二千五百米以上地區,由於高地的氣壓下降,若身體未能適應,便會有缺氧情況,輕微者會頭痛、嘔吐,重則可致肺水腫、腦水腫,甚至死亡。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前會長林國基醫生表示,早年他到厄瓜多爾的高地旅行時,曾一口氣「拎行李上酒店兩層樓」,結果出現喘氣等不適徵狀,要即時休息。他說,年長人士、心肺功能差或貧血病人,因血液中的帶氧量較低,參與登山活動時,更易有高山反應,事前最好作身體檢查,了解是否適合登山。

慢動作分數天登山

他提醒市民到高地時,應保持緩慢動作,避免劇烈運動,待身體適應後才開始登山,若計劃攀上二千至三千米高地,最好分開數天,更要避免「拎重嘢」、吃得太飽及飲酒。

多次挑戰珠穆朗瑪峰的本地著名攀山專家鍾建民表示,曾與友人攀上珠峰,當抵達五千米高時,友人一度出現「抖唔到氣」情況,即時要下降五百至一千米,待其徵狀紓緩後,才繼續行程。他又強調高山反應與個人體能是否良好無關。他補充,在正常情況下,旅遊人士應避免在一日內攀升超過三百至五百米,在高地要減少洗澡,以防着涼,因為一旦患上感冒,加上高山反應,會令呼吸更困難。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劑師賴愛倫表示,「乙醯唑胺」(Acetazolamide)為常用預防高山症的藥物,通常在登山前一日開始服藥,療程至下山後兩日。該藥同時有多尿、手指刺痛及麻痹等副作用,而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蠶豆症患者、腎衰竭或肝硬化病人更不宜服用,旅遊人士在服藥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登山小貼士

‧登山前如有不適,例如患上感冒等,應延遲旅程。

‧抵達2,500-3,000米的地方時,應停留兩至三晚適應。

‧每登高1,000米應多停留一晚作適應期。

‧避免直接飛往高地,抵達高山後首數天,應多休息、保持動作緩慢、少洗澡、多喝水,避免飲酒或食得太飽。

‧白天攀登高一些,晚上睡在低一些的地點。

‧切勿逼自己跟隨大隊的步伐,或不到目標不下山,若有高山症徵狀,應即時休息或下山。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