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激光矯視技術發展迅速,德國眼科協會公布了一項嶄新技術,稱為飛秒激光,利用比納米更細的單位,將激光極速打入角膜,進行照射和切割。本港眼科醫生預計新技術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使用激光的能量,手術後近視及散光度數亦可望減少反彈。不過新技術目前僅在三百名病人身上試驗,要待有關當局批准,方能普及。
目前激光矯視的主流方法,是採用名為準分子激光術治療(LASIK)技術,手術會將角膜切開,掀起一片角膜瓣,再以高能量的準分子激光照射,將角膜基質氣化,矯正眼球的屈光度,最後再將角膜瓣復位完成手術。
飛秒激光是一種持續時間只有十的負十五次方秒的脈衝激光,由於釋放的激光非常快速和準確,毋須用大量激光,亦毋須透過氣化過程,便可直接將需要矯正的角膜基質削走。德國科研人員利用飛秒激光進行過三百宗矯視手術,視力矯正效果接近LASIK,手術之後約九成半人的眼球能調整出準確無誤的屈光度。
減度數反彈機會
養和醫院眼科顧問醫生陳偉民指,飛秒激光尚在研究階段,要待美國或歐盟的衞生當局核准才能普及。他指,新技術所需的激光能量較少,理論上可減少手術後度數出現反彈情況,手術時間估計可縮短一半,術後眼睛出現發炎等不良反應風險亦有望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