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透視眼鏡做手術快夾準

立體圖像可令醫生更準確掌握病人出現病變或出血的位置,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全球首創醫療虛擬實景攝影科技系統,透過肌肉、骨骼、血管等十四組身體不同部位的數據,組成虛擬的三維立體影像。當逐層剔除有關數據,醫生像解剖一樣,可透視到病人的內臟及血管,在手術前進行評估。另外,該系統亦可虛擬病房實景,以改善隔離病房的抽氣系統。

該系統自○六年開始研發,曾獲美國《科學》雜誌頒發科學與工程視覺挑戰獎,去年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研發者之一東院醫學物理部物理學家唐嘉信指出,現時立體技術依靠兩部儀器拍攝,該院新系統只需一部儀器拍攝,在播放視像時,醫生只需要戴上特備眼鏡,透過左、右鏡片輪流觀看圖像,便可以看到立體效果。

他舉例,病人電腦掃描頭部,系統就會根據數據製作虛擬立體影像,每套影像由肌肉、骨骼、血管等部位十四組數據組成,當剔除肌肉數據時,便可透視骨骼情況;若再剔除骨骼數據,則可透視血管情況,視像有三百六十度環迴及立體效果。此系統適用於腦部、癌症、肝等複雜手術,系統成本只需四萬元,遠較其他立體技術如Imax的四百萬元便宜。

準確尋找腫瘤位置

另一名研發者東院放射服務部顧問醫生馮啟雄指,醫生以往要看大量的平面照片,像隔山打牛般推斷下刀的位置,新系統可讓醫生手術前以虛擬視像進行評估,又可用透視功能,準確尋找腫瘤位置。東院一年以來,將該技術應用於數名病人,包括診斷癌症、血管瘤及進行副甲狀腺手術。

馮啟雄說,有病人腦血管起水泡,被附近主血管掩蓋,「舊方法就要將頭骨揭開,依家易搵好多!」

此技術亦可用於環境感染控制及醫院發展。唐嘉信表示,將病房及大堂的虛擬實景,配以電腦模擬水點分布,可改善隔離病房的抽氣系統。行政總監任燕珍稱,技術仿真度高但仍是雛形,將加入實時視像和毋須使用特備眼鏡,預計一兩年時間才能推廣至其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