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實名制一年後登場

為了能夠更有效地監察市場活動及加強投資者保障,香港證監會將在證券市場落實俗稱「港股實名制」的投資者識別碼制度,為讓業界有更多時間準備,將實施時間由原先考慮最早的明年首季,延遲至2022年下半年。

證監會早於今年3月已完成諮詢,昨日收市後有關引入投資者識別碼及場外證券交易匯報制度的諮詢總結終出爐,大多數回應者大致贊同實施「港股實名制」,認為能加強對市場的監察,且符合國際趨勢。

最遲9月發通函 提供指引

新制度實施前,證監會將會與聯交所合作,為業界提供培訓活動。另亦會在今年9月或之前發出實施通函,就制度的各項重要事宜所需的籌備工作及時間表向業界提供指引。同時,會與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合作,向廣大投資者提供有關資訊。

「港股實名制」推行後,券商會把個人投資者客戶的身份證明文件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明文件的發出地、類別、號碼等,遞交予聯交所的保密資料庫。如投資者雖持有香港身份證,但先前用了其他身份證明文件開戶,券商將跟進並更新其個人身份證明文件資料。

券商必須取得其客戶的同意書,才可把客戶的個人身份證明文件資料交予保密數據資料庫。未有提供客戶同意書予其券商的客戶,可繼續出售其持有的證券,惟不能購買證券。

在調查可疑市場活動時,證監會將利用券商在下單時已輸入的「券商客戶編碼」,查閱與數據資料庫內匹配的投資者身份資料,從而快速有效地找出相關的投資者。

不適用於IPO及配發新股

不過,有關制度不會適用於首次公開招股(IPO)、只涉及發行新股的股份配售及企業行動的分派事項,因新股只涉及股份認購,而非股份買賣。然而,就現有股份進行的股份配售,如據聯交所規則須被匯報為非自動對盤交易,便須遵守「實名制」。

證監會將為個別種類的場外證券交易,引入一個匯報制度,預期2023年上半年實施。證監會市場監察部執行董事梁仲賢表示,兩套新制度能及時而有效地監察香港證券市場的運作,並促進市場潔廉穩健和提升投資者信心,對香港作為優越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尤關重要。

安里證券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康指,該行交易系統已電腦化,即使未有「實名制」,遇上證監會查詢亦很容易提交資料,「實名制」落實後,當局可省卻現有部分程序,亦能堵塞漏洞,有助打擊「搭棚」、「舞高弄低」等市場操控活動。不過,他提到,實行新制初期或引起部分投資者對私隱的憂慮,會削減投資信心,加上市場受中美角力、中國監管收緊等多項不明朗因素纏繞,或短時間拖累港股成交額,尤其是炒賣三、四線的港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