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7大工業國(G7)財長達成共識,支持將全球最低企業稅稅率定於15%,務求讓一眾有意圍堵中國的發達國家得以增加稅收,填充國庫去振興受疫情重創的經濟,以及補充應對地緣政治挑戰的彈藥。不過,市傳中國不會輕易首肯簽字,而發達國家們已經為潛在的角力做準備。
這個由現屆美國政府倡導的行動或許今年10月就有望達成最終協議,面前最大關卡在於下月9至10日於意大利威尼斯召開的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因為近年跟歐美關係欠佳的中國終於出場,據報G7方面也估計北京是最大障礙,中方或尋求將內地利潤切離或排除在協議外,而G7可能只會作有限讓步。
內地現時企業稅稅率為25%,故15%對香港的潛在影響或更大,惟中國財政部旗下財政科學院研究員王澤彩指,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遠低於15%。
以中國亟欲突破外國「卡脖子」的半導體產業為例,中芯國際(00981)去年12月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前一天,內地宣布從事28納米或以下製程的半導體企業或項目,營運年期長過15年者,2020年起10年內免收企業所得稅,上周被華府「巨細無遺」地列入涉軍企業名單的多家中芯子企亦可受惠,而從事65納米或以下者亦可享5年免稅。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指,內地對晶片產能的需求要多8家中芯才能滿足,目前已有獨角獸企業利用40納米成熟製程工藝,透過整合技術讓晶片性能與16納米看齊。開發上述製程晶片的實體,理論上今年都不用繳稅。
高新技術企業當然絕不限於中芯,也包括了電動車龍頭比亞迪股份(01211)和招牌科網巨頭騰訊控股(00700)之若干附屬公司。比亞迪年報指,這些子企會獲頒一份「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每3年續期一次,期間可享15%企業所得稅優惠。
市場關注的是,現在G7有求於中國,中國會否趁機要求他們,尤其是美國給予「着數」。然而,亦有學者相信,中國不至於會拒絕G7,因不少靠內地實現增長的跨國巨企,也把在華業務的利潤遷移到稅率更低的地方,降低向中國繳稅的規模。
事實上,面對圍堵,內地確實要先顧好經濟。消息指,內地現在暫時放慢減低碳排放步伐,尤其是路線圖的制訂由經濟官員而非環境部門主導;擬於本月底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僅限於約2,200家電力企業,佔內地二氧化碳排放量三成,範圍比起原先計劃來自8個行業共6,000家企業顯著「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