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產價飆6.8% 3年半高

隨着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恢復,全球大宗商品漲價潮來襲,推動中國4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幅擴至6.8%,創下2017年10月之後新高,變相由內地出口至目的地輸出通脹。惟人民銀行「出口術」淡化通脹升溫的憂慮,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階段性推升」內地PPI,但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石油天然氣開採漲價85%

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工業生產穩定恢復,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加上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升勢尤其凌厲。上月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的價格按年飆85.8%,升幅較3月急速擴大62.1個百分點,帶動4月PPI按年升幅比3月擴2.4個百分點,升幅超出市場預期。

然而,由於豬肉價格按年大幅下降21.4%,推跌食品價格,消費物價通脹相對受壓,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幅僅擴大0.5個百分點,至0.9%,略遜市場預期。

儘管如此,非食品價格上漲1.3%,升幅較3月擴大0.6個百分點。其中機票、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26.9%、20.1%及21.9%,文娛耐用消費品和大型家用器具價格分別上漲1%及0.1%,反映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已陸續浮現。

人行周二發表報告指,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通脹升溫,原因有3個。包括主要經濟體推出大規模刺激方案、需求復甦進度階段性快過供給恢復,以及全球流動性環境處於極度寬鬆狀態,相關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可能在今年第二、三季階段性推高內地PPI漲幅,惟需客觀地看待,因今年PPI走勢受到去年低基數影響。

人行派定心丸 「風險可控」

人行派「定心丸」,預計2020至2021年兩年的PPI平均漲幅仍處合理區間,輸入性通脹的風險總體可控,亦料今年CPI漲幅較溫和。惟大宗商品漲價對內地不同行業、企業帶來的差異化影響仍需密切關注,同時綜合保供穩價政策,及時有效管理預期,防範市場價格波動失序。

日資券商野村預計,PPI於5月恐升穿7%,由生產端傳導至消費者的通脹壓力將愈益明顯,故預料同月CPI升幅亦擴大至1.8%,第三及第四季更分別增至2.3%及2.8%。該行同時上調對PPI及CPI全年預測,至6.7%及1.8%。

該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內地CPI仍相對低,當局難以收緊貨幣政策以控制PPI上升,而下游需求已見倒退,恐削弱經濟增長動力。相比政策收緊,他相信內地政府或有需要上調信貸增長目標,以配合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