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芯荒」求助台積電

正當美國一邊疾呼讓其半導體產業「再度偉大」、一邊讓商務部敦促台積電等台灣晶片代工廠優先製造美國車廠所需晶片之際,沒想到連誓要挑戰台灣在半導體業界地位的南韓,居然也向其招牌企業三星電子的死對頭台積電求救,訴求同樣是支援自己國家的車廠。

三星要將台積電從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之寶座踢下來乃「司馬昭之心」。不過,韓媒報道,南韓商務部眼見三星難以支撐當地的晶片需求,遂罕有地以官方名義致函一介私企台積電,據報台積電已正面回應。

亦有一說是韓方找恩智浦及瑞薩電子等車用晶片商求救,但由於他們都是台積電的客戶,實際上也是向該企喊救命;現時供應最緊張的車用晶片是控制各種電場系統的微控制器(MCU),雖然其利潤偏低,但全球70%由台積電生產。

美擬遷供應鏈 減依賴中資

正與中國在科技領域一爭長短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其在先進晶片生產的份額要達到三成才合格,而讓美國生產更多半導體就有必要增加投資;其他關鍵供應鏈也必須遷回美國本土,或集中在盟友地區,以減少對中資企業的依賴。台積電日前稱,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的新廠會否進一步擴產,視乎首期即預計2024年投產、月產能兩萬片12吋晶圓的項目反應如何。

所謂晶片代工模式始於台積電,優點是一眾科企只管設計晶片電路,工藝和廠房等「燒錢」事宜交給代工廠便可。然而,歐盟內部市場執委布雷登(Thierry Breton)表示,困擾全球車廠及電子產品廠商的晶片短缺,證明「是時候採取行動,修正晶片業務不平衡的問題」,更揚言歐洲多年來在全球半導體製造領域的份額不斷下降,主要是因為「太天真又開放」,表明「我們想要恢復以前的生產市場份額,以滿足行業需求」。

歐冀2030生產全球20%晶片

布雷登又不諱言,歐盟即將公布有關策略的更多細節,旨在2030年前當地能夠生產全球兩成晶片,並計劃創造一個由歐洲領先晶片公司及研究中心所組成的半導體聯盟,為當地製程工藝由20納米推進至10納米。

然而,瑞士晶片大廠意法半導體稱沒有必要加入該聯盟。以電源管理晶片見長的德國英飛凌(Infineon)亦稱今年投資額維持在16億歐元,即使其行政總裁Reinhard Ploss承認多數應用晶片需求遠高於供給,旗下生產線正全速運行,依賴晶片代工廠生產的晶片尤其是車用MCU仍面臨樽頸。

另外,據報日本月內會整理出半導體國家戰略,於先進產品方面將與歐美及台灣合作,並致力吸引外企赴日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