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觀點:數碼人幣勝在效率安全並重

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調查顯示,86%全球央行開始關注央行數碼貨幣(後簡稱CBDC),60%正試驗相關技術,14%已開展了試點工作。但是,不同國家在CBDC的機制設計上卻表現出不同的偏好。我們認為,央行數碼貨幣不同於傳統法幣,正確認識它不僅需要把握住不變的內核,還需要認識到實現方式的靈活性。

不變的是CBDC的核心本質,聚焦於「點對點」以及「現金」這兩個特徵。「點對點」意味去中介化,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提升支付效率,將數據所有權交還給持幣者。而「現金」則表明CBDC是央行的直接負債,具有最高信用級別,而且不流入銀行存款體系參與貨幣創造。

面向數碼經濟主導的世界,CBDC致力於成為新一代的金融基礎設施。其一,CBDC縮短支付鏈條,讓用戶敏感數據免於受到不受信任機構的控制,更能兼顧數碼經濟時代的隱私保護與金融安全需求。其二,CBDC分離了金融機構支付與信貸的職能,在支付層面降低了因中介機構而生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倒逼商業銀行科技轉型。其三,CBDC革新了央行調控經濟目標的手段,豐富了央行的政策工具箱。除了增強財政直達性和貨幣把控度,未來利率或能指導CBDC(高能貨幣)與銀行存款(信用貨幣)的相互轉化,以期達到合意均衡的信貸規模。需要注意的是,CBDC替代流通中現金(M0)或是銀行存款,對經濟的潛在影響不同。

CBDC的內核雖不變,變的是實現路徑,出於國情和實際使用需求的不同,可採用不同的機制設計。BIS的報告《零售型央行數碼貨幣的技術》中給出了一個名為CBDC金字塔的系統性框架,有助釐清其可能形態。

吸取各國研發經驗

數碼人民幣的融合與改良,並不拘泥於某一種特定已有的技術路線,而是廣泛吸取其他國家的研發經驗,針對內地支付市場的現實痛點做出新的嘗試,同時對跨境支付提前設想了破局之策。以全球視角看,許多國家推出CBDC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升支付效率,而中國的電子支付已全面下沉,因而數碼人民幣更注重效率與安全的統籌兼顧,維護數碼經濟時代公共法幣與私人機構的均衡性。

在帳本模式上,數碼人民幣並未直接套用分布式帳本技術,而是將其僅用於驗鈔,提高確權數據的安全性與可信度。在交易寫入層面上,各銀行未必需要實時更新同一帳本,與央行總帳本的匯總可有一定時滯,以此來規避分布式交易處理的性能瓶頸。在匿名需求上,數碼人民幣則借鑑了加密技術保證用戶地址與身份ID的隔離,並且通過向電商平台推送子錢包等方式,實現支付資訊的加密處理。但這種加密技術同樣經過改良,相較比特幣私鑰(密碼)複雜且只有所屬者知曉,數碼人民幣的公私鑰(地址與密碼)均由央行分發,一方面便於用戶找回丟失密碼,也有助於央行監測不法交易,更符合公眾實際需求。

工銀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