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次季盈測遜預期

已成中美科技戰美方主力的傳統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現需大舉投資以追趕生產工藝,尤其是7納米製程,對第二季盈利的展望差過市場預期。面對全球晶片短缺潮,公司早前亦宣布拓展晶片代工業務,行政總裁蓋爾辛格形容,市場對此反應好得「難以置信」,預料晶片荒要到2023年始能緩解,跟台積電「英雄所見略同」。

英特爾在晶片製程工藝上落後於其他競爭對手,過去數年其主流晶片仍停留在14納米製程。蓋爾辛格於昨日業績會議中提到,今年10納米製程的產能會超過14納米。

在這之前,10納米晶片產能長期不足,要靠着2015年起已實現量產的14納米晶片支撐公司至今,惟多年來的「技術突破」仍局限於14納米製程。反觀其競對手台積電及三星電子已相繼成功量產5納米晶片,意味英特爾落後了整整3代。

代工業務反應不俗

蓋爾辛格重申,7納米製程技術進展良好,將擁抱極紫外光(EUV)光刻技術,預期每年都能實現工藝進步;首款採用7納米製程的中央處理器(CPU)產品「Meteor Lake」晶片將於2023年推出,2024、2025年的產品路線圖鋪排也順利進行中,毫無疑問會在各個領域推出更多領先產品。

就準備投入200億美元拓展代工業務,蓋爾辛格表示,已經與50多個潛在客戶接觸,市場反應相當良好,未來更擬擴張至其他地區,成為美國及歐洲的主要晶片代工服務供應商,為全球提供可持續及有保障的晶片供應。

晶片產品競爭力惹憂

業績公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27日止季度,英特爾收入按年跌0.78%至196.73億美元,毛利率按年大跌5.43個百分點至55.17%,主要由於毛利更高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下滑兩成,拖累了整體毛利率。撇除正在出售的NAND記憶體晶片業務等項目後,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首季經調整收入為185.66億美元,按年大致持平,經調整每股盈利為1.39美元,兩者俱勝預期。

受惠於個人電腦(PC)需求,客戶運算業務也就是晶片產品收入,上季按年增長8.49%至106.05億美元。蓋爾辛格也表示,未看到PC需求有回落迹象,將積極爭奪相關市場份額。

不過,有分析員擔心,英特爾恐怕不能像過往般把生產成本上漲全部轉嫁給消費者,事關超微半導體(AMD)等早已委外生產晶片的對手,產品更具競爭力;而所謂PC需求都是比較低檔,高檔客戶如蘋果公司(Apple Inc.)卻爭取「撇甩」英特爾。

英特爾亦公布了最新的業績指引,預測本季度調整後收入178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惟經調整每股盈利預測僅為1.05美元,較市場預期的保守。

展望全年,公司把經調整收入及經調整每股盈利的預測分別上調至725億美元及4.6美元,而在投資新廠房、追趕製程技術等進取戰略下,預測今年資本開支介乎190億至200億美元,高於去年的14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