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美國監管風險的系統性上升和融資環境的日益惡化,以二次上市等形式回歸將成為愈來愈多中概股的理性選擇。我們認為,伴隨此次中概股回歸浪潮,籌建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證券交易平台,不僅能進一步釋放中概股回歸的市場紅利,也有利於顯著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融資載體的地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據測算,除了13家自2019年以來已回港上市的公司如阿里巴巴(09988)及京東(09618)等,以及另外8家2019年以前已經同時在美股與港股上市的公司如中國石油(00857)、中國石油化工(00386)、東方航空(00670)等其他在美中概股公司當前總市值約為7,500億美元。短期來看,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的要求,二次上市的公司需要擁有在合格交易所不少於兩年的財務紀錄並且其市值至少達100億港元。目前符合該要求的中概股公司約為34家,市值合計約為4,500億美元。
當前,人民幣作為主要跨境貿易結算貨幣和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正不斷提升,但其長期的國際化進程仍有賴於投融資載體作用的進一步發揮。依託中概股回歸浪潮,考慮進一步發展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證券交易平台,不僅能進一步釋放中概股回歸的市場紅利,也有利於顯著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融資載體的地位。我們認為,未來中概股回歸在幣種選擇上適當考慮(部分)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其優勢將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第一,更加客觀地反映企業內生價值。儘管中概股回歸將使得企業更加接近內地客戶與投資者,但由於港股的國際投資者佔比仍然較高,短期內部分投資者對中概股仍然存在一定的資訊和語言壁壘,造成目前在港股二次上市後的中概股估值相較於在美股市場上的估值沒有明顯躍升。如果能(部分)採用人民幣計價,將有助於消除外生的匯率波動對企業估值的影響,降低內地投資者所承擔的匯兌風險,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民幣投資者。
隨着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優化,中概股以往受到的估值歧視有望逐步消除,其內生價值也將會得到更客觀的體現。與此同時, 二次上市採用新的幣種計價也為企業市場價值提供了一次重估機會,可以對單一幣種計價「錨」形成特定補充。
第二,規避中國企業不斷增加的海外融資風險。對回歸的中概股(部分)採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可以削弱類似監管舉措對企業正常融資活動的影響,也將減少被強制退市所遭受的損失。
第三,近年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推進,也暢通了中國內地投資者和海外投資者依託香港實現兩地資產配置的需求。我們認為,人民幣計價結算將提升持續增長的南向資金投資潛力,並與中概股回歸形成良性互動。一方面間接突破目前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尚未納入滬深港通的制度約束,另一方面賦予南向資金投資優質中概股分享回歸紅利。
第四,盤活離岸人民幣市場存量資金。目前離岸人民幣存款的投資渠道較為有限,實際回報率相對較低。在此背景下,離岸人民幣證券市場的發展可以盤活目前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資金,為持有離岸人民幣存款的投資者和企業提供收益更高的投資渠道。
第五,過濾美元潮汐效應,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展望未來,中概股回歸採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將推動在岸和離岸市場優勢互補,不僅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長期地位,推動香港從投資內地的虛體轉變為投資中國的實體,也有利於更好發揮香港作為大灣區之特區服務內地市場的長期功能。
工銀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