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智能車有私「芯」

屢傳造車的小米集團(01810)周二收市後終於公布,擬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下同),料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小米董事長雷軍昨稱,非常清楚進入汽車行業的投入及風險,集團有強大現金儲備,直言︰「我們虧得起」。

雷軍將親自掛帥,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席執行官。他昨晚在小米發布會上指,造車項目始於董事會建議,在今年1月15日開始進行調查研究,雖然一直有傳聞湧現,但當時尚未做出決定。他聲稱自己對造車「一開始非常抗拒」,因憂慮會分心。不過,很多「米粉們」(小米的支持者)均希望小米能推出汽車,經歷多番研究及會議後,決定正式進軍汽車行業。

「最後一次重大創業」

雷軍又說︰「小米已不是10年前的小米。」截至去年底,集團手握1,080億元的現金,擁有過萬人的研發團隊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態;並稱「若果不認真打一仗,實在有點愧對米粉的支持」,更形容這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又強調小米將以全資的方式進入行業,不會與其他公司組建合營。然而,他始終未有透露造車業務的具體發展方向,以及未來會選擇自建工廠或外判生產等市場關心的問題。

去年12月已有傳聞小米將與比亞迪股份(01211)合作造車,惟消息遭否認。今年2月傳聞再起,小米同月21日發澄清公告指未就造車事宜立項;上周再傳與長城汽車(02333)合作造車,也再次遭公司高層否認。

值得注意是,小米昨午刊發公告前,外媒已率先披露相關消息。據報道引述消息稱,小米會將電動車的組裝外包給代工廠,但不計劃選擇老牌汽車廠商作為其合作夥伴。惟在投資金額方面,消息稱小米擬投入最多1,000億元人民幣,高於實際公布金額。

招商證券國際分析師陳永豪指,小米就造車計劃立項符合市場預測,可說是其「管理市場預期」的手法之一,10年投資100億美元「相對保守」,惟現階段而言,其業務發展方向、生產模式等尚是未知之數,難以推斷小米的造車業務對比其他競爭對手有何優劣。

證券界估生產外判

國農證券董事總經理林家亨估計,小米不太可能自己建廠生產電動車,相信仍會以設計及開發為主,將生產外判。他表示,短期內造車的消息會對其股價「有少少提振作用」,但相信不會太明顯。中長線而言,他對小米的看法也不悲觀,因其距離今年高位35港元水平仍有一段距離,加上美國「黑名單」一事被叫停,仍存在利好因素。

巧合的是,手機組裝大廠鴻海亦有意從將版圖擴展至汽車,董事長劉揚偉昨表示,會在6月底之前決定在美國或墨西哥設立電動車廠,一個月做一萬輛電動車需約10億美元。現時製造電動車的兩大障礙是技術人員與電池原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