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併購:唔玩財技 寧做「小股東」

巴郡常被貼上「大型聯合企業」的負面標籤,意指它是擁有一堆業務不相干的「雜貨店」控股公司。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反駁,他們與「雜貨店」不同,故他寧回購股份,也不胡亂收購。

他指出,回顧金融史上充斥着著名的「大型聯合企業」,他們最初被分析師和銀行家譽為商業天才,但最終卻被當作商業垃圾。長久以來,「大型聯合企業」常常收購整家企業,然而,這戰略衍生出兩個主要問題:其一是真正偉大的企業,大多數沒有興趣讓任何人完全接管,故投資者若想買起一家企業,必須在缺乏競爭優勢的公司中尋寶。

其二,「大型聯合企業」常常需要支付驚人的溢價,才可捕獲獵物。有些企業為解決這個「超額支付」問題,推高自己股票的估值,用以支付昂貴的收購代價。換言之,等於「用我價值5,000美元的兩隻貓,收購你價值10,000美元的狗」。推高估值的方法一般包括營銷手段和財務報表上的「化妝術」,若過分重手,「造數」就會變成詐騙。不過,經專家成功化妝的話,一家「大型聯合企業」可能借用「發水」3倍後的自身商業價值,用作收購相當於其價值兩倍的目標公司。

絕對控制權不重要

一旦交易完成,潮水退卻後,不難發現雙方原來都在裸泳。巴菲特稱,巴郡擁有的企業大都有良好的經濟基本面及優秀的管理人員,是否控制這些企業的業務,對巴郡來說不重要。據過往經驗,比起全資擁有一家邊緣企業,擁有一家出色企業的非控股股權,有時更有利可圖、更有趣、更省事。

因此,巴郡仍會作為擁有控股和非控股企業的綜合企業,並會據一家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管理能力、特點及價格,將股東的資本部署在巴郡眼中最有意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