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港交所研引入SPAC 提升競爭力

美國掀起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熱潮,正蔓延至全球主要市場,市傳香港交易所(00388)也想分一杯羹,主動研究SPAC機制的可行性。港交所發言人回應指,該所不時研究加強或改革上市制度的各個方案,既致力提高香港新股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也確保能維持市場質素。

有市場人士指出,港交所留意到SPAC的熱潮,期望開拓更多新產品,因此作出相關研究,並詢問業界人士意見,惟現時仍處較初步階段。也有分析認為,雖然SPAC與傳統「啤殼」在本質上有分別,但相關機制始終與傳統新股發行不同,部分審查流程會被省略,而且資訊披露將由「前置式」變成「後置式」,削弱對投資者的保障,與現時收緊「啤殼」有衝突。另外,美國市場有集體訴訟機制,後置的監管制度相較完善,是較有條件應用SPAC。

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裁區景麟早前指,該局在研究全球資本市場發展時留意到,去年SPAC在美國掀起上市熱潮,全年集資820億美元,按年飆6倍,惟提醒相關SPAC上市的快速增長或存風險,應謹慎研究相關議題。

全球相關籌資額近8千億

傳統新股發行是一家有業務的企業,透過掛牌集資,而SPAC則是先成立一家「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y),俗稱「空殼」,上市集資後,再去物色收購有業務的企業。SPAC的成立人通常是由基金、富豪、具名望的人,而投資者則是押注這些成立人的眼光及能力。

事實上,港交所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新加坡交易所,已銳意於今年內引進SPAC ,並在今季展開市場諮詢,若獲得業界支持,期望最快今年有首隻SPAC掛牌。

SPAC的熱潮亦正吹向歐洲,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創辦人伯納德(Bernard Arnault)與意大利裕信銀行前行政總裁Jean Pierre Mustier宣布,成立一家名為Pegasus Europe的SPAC,以尋找投資「創新」歐洲金融企業。

根據數據供應商Refinitiv資料,過去一年全球SPAC籌資金額達1,020億美元(約7,956億港元),創紀錄新高,而在歐洲證券交易僅得1.32億美元。惟近來有迹象顯示該趨勢正在升溫,花旗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替代資本部門主管指,雖然SPAC在半年前只是理論話題,但現時已看到投資者對SPAC有很大的興趣,並希望透過此機制在歐洲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