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官自製清盤潮 救市短視被趕超

一班廢官禍港!隨着疫情遲遲未能清零,企業捱不過年關,在農曆新年前的清盤呈請個案已大幅攀升,可以預見的是,新春後滿街「吉舖」的情況必然惡化,還未計商廈租賃,未來數月清盤個案恐幾何級飆升,看似天災使然,實乃人禍作祟!

誠然,面對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危機,全球各富裕經濟體皆想盡辦法挽救市道,要麼不惜代價大灑金錢,要麼傾財力專攻新產業,務求轉危為機。當大眾仍在懷疑為何債台高築仍要懶理違約風險,大開印鈔機救市之際,美國財長耶倫說得好,一來辦大事必須不拘小節,做得小不如不做,因涉及的機會成本太高;二來這是挽救「生命」,這不是單純活在當下的性命,而是包含內在的「求生技能」!須知道打工仔一旦離開職場太久,就會慢慢失去了工作活力,帶來的影響是一生之久。

因此,大規模救市實際是挽留着一地的「知識」,只有繼續投入職場,磨練技能,才能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而不單單是派錢「養懶人」的短視概念。可惜香港一班無神經的廢官,偏偏就為救市慳荷包,不懂得「人才」是無形資產,只要保得住就業,一旦經濟復甦,增長幅度必然加快,反任由失業率飆至7%,而且「溫馨提示」未見頂,當中造成的人力損失已彌補不了,還涼薄到預計即使疫情過後,失業率也難短期內大幅回落,因為經濟結構已變!可憐的香港人,真的不知作了甚麼孽,竟有這樣既不肯在有資源下一解慳囊,又不願大舉投資新產業的政府,試問前途何在?

再看,曾為全球首富、多年來成功預測科技產業去向的微軟創辦人蓋茨,已列出一系列疫後世界的大趨勢,例如社會踏入全面電氣化、以植物為主題的替代食物風行、創新能源大革命等,有哪項是香港正着手研究?目前大環境依然不是炒股,就是炒樓,周遭競爭對手則大興土木力谷新興產業,尤其電動車及智能城市相關業務,試問香港將來憑甚麼競爭?

眾所周知,若要經濟有活力,企業角色吃重,所謂有競爭才有進步,愈多元化,就愈能激發創意,目前非常時期確實要政府開倉賑災,保住競爭力,匯聚無形資本,將來以乘數效應催谷復甦,而不是功不成就「肉赤」已花了數千億元。「小財不出,大財不入」的道理人人皆知,一班廢官「覺今是而昨非」仍未為晚也,最怕繼續蹉跎,羊已盡失後才驚覺,屆時怎樣補牢派身家已無意義!惟有望天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