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雪災 禍全球

美國德州一場破紀錄的暴風雪,已成為了全球危機!初時金融市場以為僅為短暫天災,惟目前愈益發現其帶來的影響難以快速解決,擾亂了世界能源、晶片、汽車供應鏈,預示着一場「超級通脹」可以隨時殺到,債息率先上揚,拖累股市調整,同時惹起新舊能源發展的激烈辯論。

布油曾越65關 美天然氣賣貴百倍

美國多地出現極寒降雪天氣,以頁岩油重鎮德州災情最嚴重,可能演變成全球能源危機,消息刺激布蘭特期油周四突破每桶65美元,為去年1月以來首次;美國中部地區的天然氣現貨價格,更較上周爆升逾100倍。市場注視美國產油銳減會否左右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友(OPEC+)下月放鬆各成員減產配額的決定。

布蘭特期油周四最多升1.4%至65.21美元,美國早段報64.51美元,升0.26%;紐約期油漲0.57%至61.49美元。據業界估計,現時每日損失的供應超過400萬桶,相當於美國原油產量約40%,花旗之前預期,到3月初前的產量損失約1,600萬桶,交易員現時估計有關數字可能增加近倍。

交易員最初預期德州石油供應受阻僅歷時兩至三日,但現時料至少周末前難以恢復。石油交易商指,市場低估德州惡劣天氣造成的產油損失。雖有證據指德州的頁岩油生產,過去在嚴寒天氣後很快恢復,但對煉油廠的影響時間會較長。

衝擊堪比墨西哥灣颶風

OPEC+於3月初舉行會議,沙特周三警告,石油市場前景十分不明朗,呼籲其他盟友對進一步增加產量保持審慎,並提到去年冧市的教訓。惟有報道指,早前單方面宣布額外減產100萬桶的沙特,未來數個月考慮把產量回復正常,但不會在4月前,因之前已對2、3月減產作出承諾。

美國大量原油生產及煉油廠運作暫停,波及消費層面。美國全國汽油價格周三升至每加侖2.54美元,較年初漲28美仙,市場揣測或衝上2014年的3美元水平。據報,紐約是目前汽油庫存最緊張地區之一,美國汽車會(AAA)發言人稱現況與墨西哥灣遭遇颶風相似。

酷寒天氣亦重創德州的天然氣生產,當地每日正常產量約230億立方呎,佔美國本土四分之一,該州兩個液化天然氣(LNG)輸出港每日處理量則達40億立方呎。德州州長艾博特宣布緊急措施,限制天然氣輸往其他州份,直至2月21日,雖然被指違反憲法中的商務條款,但他聲稱早前發出的災難聲明賦予實施有關限制。

據Dynasty Power交易員David Hoy指出,俄克拉何馬州天然氣樞紐的現貨天然氣價格,由周二每百萬英國熱能單位(BTU)的999美元,漲至周三1,250美元,更較上周僅9美元狂飆逾百倍。

至於紐約天然氣期貨基準採用的路易斯安那州天然氣,現貨價格周三早段曾見20美元,較周二收市16.13美元高出近兩成,而一周前僅3.73美元。IHS Markit北美天然氣高級董事Charles Nevle料,美國天然氣生產要到3月過後才回復之前水平。

貿易商搶運柴油補供應缺口

美國德州大停電,部分原因是由於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設備在雪災下無法運作。同時,大量美國煉油廠亦因停電而停運,使全球煉油廠迎來出口機遇。

美國以外的煉油廠成為今次災情的最大受惠者。全球能源諮詢機構FACTS Global Energy(FGE)稱,由於天災及停電影響,導致當地許多煉油廠不得不採用緊急手段迅速停止運作,這意味着恢復生產所需的時間可能比正常情況長得多。

FGE指出,雖然美國的汽油和柴油庫存很高,短期內能滿足需求,但這場危機也帶來了潛在的套利機會。因為市場預期當地用於發電的柴油需求量將增加,不少貿易商已經爭搶油輪,以便將大量歐洲柴油運抵美國銷售。

據外媒估算,目前美國煉油業每日減少300萬桶的處理量。近日歐洲已有最少8艘大型油輪受聘進行運輸,總規模相當於280萬桶,相信當中多數汽油都是運往美國。

供應缺口很可能推動美國煉油產品價格飆升,也鼓勵各地煉油廠將化石燃料運至美國東岸,但具體取決於美國煉油企業復工時間。

化石燃料新能源仍可並存

雪災來襲,負責德州供電網絡、佔當地九成電力供應的德州電力可靠度委員會(ERCOT)稱,該州約270萬戶家庭無電可用。美國改革派人士將停電原因歸咎於新能源發電系統,引發「化石燃料轉新能源」政策孰好孰壞的反思。

美國總統拜登曾指,要在2050年時實現「碳中和」。新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基本上已成大趨勢,但今次雪災引發的大停電,暴露了新能源發電系統的一些缺陷。共和黨籍的德州州長艾博特表示,今次事件顯示出化石燃料的必要性,他亦借機批評綠色能源政策。

不過,另有報道指,風力發電僅佔德州整體發電的7%,天然氣才是主要電力來源,而這次冰封斷電,最大問題在於極低溫導致天然氣管線急凍,運輸生產停頓所致。

全球能源行業潔淨化的大趨勢固然難改,但輿論顯示民眾對新能源的可靠度仍存疑,意味化石燃料於未來一段較長時間內,仍能與新能源並存。對於傳統能源企業和石油巨擘而言,意味着有更長時間去布局轉型。

中石油燃氣產量首超原油

中國石油股份(00857)董事長戴厚良接受官媒訪問時提到,過去一年原油產量穩中有增,天然氣產量在高基數下仍增長近10%,以油當量計算更「首次超過了原油」。

中石油去年首三季油氣總產量約12.14億桶,其中原油約7.01億桶或57.73%,換言之天然氣佔約42.27%,比2018年及2019年全年分別40.32%及41.75%提高。

內地積極保障國內油氣供應,戴厚良提到,渤海灣盆地是公司未來一個「穩產重要陣地」,新疆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亦很有潛力,地處陝西、甘肅、寧夏和內蒙古等的鄂爾多斯盆地,其長慶油田去年實現油氣產量突破6,000萬噸,「進入了全球特大型油氣田的行列」,之後還要繼續讓產量穩定高企。

料2050年達零碳排放

同時,四川盆地天然氣產量突破了300億立方米,佔全國天然氣產量16%,冀在今年開始的「十四五」(第14個5年規劃)期間,產量進一步升至500億立方米。他又說,中石油未來在西部地區還有可能再發現新的大油田,其可能性取決於該公司的工作,因此也在積極地開展勘探部署和技術進步。

戴氏續稱,從目前看,今年的油價整體而言應該比去年平穩,但由於能源轉型,中國也講求「碳達峰」和「碳中和」,對化石能源的需求整體而言處於下降趨勢,油價可能還是在中低區間運行。此外,中石油到了2050年左右,也會基本達到近零碳排放的目標。

缺電煞停晶片生產 各業憂「芯」

作為工業重鎮之一,美國德州是其中一個受罕見寒流吹襲而面對龐大經濟損失的州份。因氣溫過低,當地發電廠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大規模停電。奧斯汀能源公司已要求當地多家晶片工廠完全暫停營運,勢令晶片短缺情況進一步加劇。

最新報告指出,奧斯汀停電將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著名大廠三星、恩智浦半導體及Skorpios Technologies在當地皆有設廠,專家指出,突然斷電會對晶圓廠產生重大影響,生產中的晶圓恐統統報廢。

三星在奧斯汀的晶圓代工廠產能為10萬片,佔該公司12吋產能30%,巨企英特爾、高通均是其主要客戶;恩智浦有兩座8吋晶圓廠,主要涉及車用微控制器(MCU),是汽車關鍵晶片之一,估計礙及全球車用MCU供應達15%;英飛凌在當地擁有一座8吋晶圓廠,主要生產汽車/工業MCU和NOR Flash記憶體,約影響全球供應量達5%。簡而言之,最多20%全球車用MCU料受累,將加劇車用晶片短缺,帶動相關價格上升,汽車製造商的產量勢進一步受打擊。

電子產品恐現加價潮

由於8吋晶圓產能大受影響,亞洲供應商將從中受惠,尤其在原已缺貨下,會擁有更好的議價能力,包括台廠聯電、台積電及內地的華虹半導體(01347)等。

美國晶片供應受挫,亦可能進一步加深對亞洲區的依賴。外電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的高級經濟顧問德澤(Brian Deese)與美國汽車公司及供應商舉行會議後,去信台灣當局,尋求協助解決美國半導體短缺問題。德澤在信中感謝台灣的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在晶片短缺問題上親力親為,同時轉達美國汽車公司對「缺芯」的憂慮。

為何「缺芯」事大?皆因工廠一旦停工,哪怕是一顆晶片,背後是數千萬工人的飯碗及其家庭生計問題。不過,分析師估計,車用晶片的短缺問題至少會持續半年以上。策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執行董事Neil Mawston表示,疫情混亂、中美之爭囤積及民眾在家造成大量需求等,形成完美風暴,任何晶片相關產品都會受影響,包括汽車、智能手機、遊戲機及各類電腦,料今年全年供應將會減少或價格更貴。由於三星及台積電是全球主力代工商,一場暴雪已打擊了三星產量。

大型車廠焗減產 拖累供應鏈

美國遭遇暴風雪吹襲,極端天氣導致多個州份經濟活動陷於停頓,汽車產業供應鏈亦不敵天災。福特汽車(Ford)、通用汽車(GM)等汽車製造商至今尚未能化解缺「芯」危機,現在又因雪災而關閉多家廠房,全球汽車業近期實在多災多難,恐怕要更長時間才可恢復正常。

由於上游零件缺貨,福特於本月初才宣布,旗下全美國最暢銷的車款F-150農夫車要削減產量。而今次暴風雪突襲,更迫使其位於堪薩斯城的F-150組裝廠臨時停工超過一周,預期同月22日復工。福特表示,有關決定是「為了確保公司將天然氣用量減至最低,以免犧牲當地居民的暖氣用量。」該廠房僱用了約7,300名時薪工人,在停產期間,他們可獲得約為平常75%的工資。

為了節省能源用量,避免影響居民,多家車廠相繼宣布在受災地區減產或停產。GM亦證實,於受雪災影響的德州、田納西州及肯塔基州共4座廠房,已接連暫停每日首輪的生產運作。公司續稱,正研究是否擴大停產時段。這些廠房主要生產雪佛蘭的農夫車Silverado和Escalade等暢銷車款。

此外,豐田汽車位於德州、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密西西比州和維珍尼亞州的廠房將暫停每日首輪的操作;日產亦關閉了田納西州及密西西比州共3座廠房。

全球產業一體化的情況下,多家汽車生產商停擺,勢影響整體產業供應鏈。除了美國雪災外,日本的汽車廠此前亦已因為福島地震的後遺症而被迫減產,可謂雪上加霜。值得注意是,當前全球汽車晶片短缺情況仍然持續,雪災引發的晶片廠停產,也會進一步拖累車用晶片的供應,繼而使供應鏈情況更惡劣。

德檢疫措施延誤零件過關

遭遇天災的同時,人為因素亦阻礙了汽車產業供應鏈的運作。德國近日在邊境實施更嚴格的檢疫措施和移民法規,以防範變種新冠病毒傳入。然而,此舉也導致汽車零件過關延誤,波及當地整個車廠。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指出,檢測與法規要求導致邊境交通嚴重堵塞,預計不久後便會衝擊汽車廠供應鏈,並造成國內廠房生產停滯。歐洲最大汽車廠福士汽車(Volkswagen)表示,雖然目前情況尚未對工廠造成嚴重影響,但公司當前的庫存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若情況惡化,不排除會影響生產。

寶馬(BMW)則表示,旗下組裝廠目前供應和運作如常,強調將注視情況發展,與供應商和物流夥伴密切合作。

海上鐵路糧食運輸冰封

寒流使美國農業市場陷入冰封。外媒報道,嚴重寒流正進一步影響玉米及大豆等各類糧食運輸,有肉類工場和乙醇工廠甚至被迫關閉。

貿易商表示,將穀物運往西北太平洋港口愈來愈難,因冰雪限制了伊利諾伊河的海上運輸航道。愛荷華州大豆運輸聯盟稱,極端天氣使大豆和穀物運輸延遲,而「西北太平洋之旅」是最大挑戰,因該路線通過已結了冰的鐵路運輸。

另一方面,天然氣短缺、能源成本飆升,促使一些乙醇和大豆加工廠暫時減產。許多生產商因節省天然氣,而不得不將其產量降到只有五至六成。另外有貿易商調整了運輸路線,不過仍要面對成本加重的問題。

不但穀物,養殖業也受到寒流打擊。運奶車連同牛奶在高速公路上結冰,根本無法運送,奶農甚至被迫倒掉這些無法進入市場的牛奶。惡劣天氣加上停電,德州有牛肉加工廠需臨時關閉。美國第三大雞肉生產商桑德森農場公司表示,冬季風暴正在影響德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的生產。

食品價格飆 通脹恐升溫

若情況持續,勢進一步推升食品價格,且長此下去,更恐釀成糧食危機。據聯合國糧價指數,由於作為牲畜飼料的玉米和大豆等穀物價格勁升,全球糧價在今年1月再創6年高位,加劇通脹升溫的憂慮。

另一方面,外媒報道,在全球糧食價格狂飆之際,阿聯酋正考慮對牛奶和雞肉實施價格管制,反映即使是富有國家,也面臨糧食漲價引發的通脹壓力。當地糧食安全國務部長Mariam Almheiri表示,這項措施預料將適用於本土和進口產品,可能仍需作出若干調整。

環球債務去年達2191萬億創新高

成員包括40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國際金融協會(IIF)披露,全球為抗擊疫情,導致去年債務急增24萬億美元,達到281萬億美元(約2,191萬億港元)紀錄新高,今年勢續升。

其中,去年單計美國已佔80萬億美元,按年增12.6%,今次雪災勢令債務雪上加霜。

佔GDP比率升幅遠超海嘯時

去年全球債務增幅中,一半來自各地政府的刺激經濟計劃,另全球企業、銀行和家庭分別佔5.4萬億、3.9萬億和2.6萬億美元。這導致全球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急增35個百分點,至超過355%,升幅遠超過金融海嘯時期,回看2008年和2009年全球債務佔GDP比率分別增10個和15個百分點。

儘管疫苗開始接種,但利率低企將令債務發行量維持高於疫前水平。預算赤字龐大的政府今年債務勢再增10萬億美元,原因是政治和社會壓力令這些地方的政府難以減少開支,料這組別的債務於今年底將突破92萬億美元。

歐洲的債務增長最急,法國、西班牙和希臘的非金融業債務佔GDP比率急增約50個百分點,主要是政府舉債急增;瑞士則是IIF追蹤的61個國家中,唯一錄得債務比率下降的發達經濟體。在新興市場,中國去年債務比率升幅最快,之後是土耳其、南韓和阿聯酋。

IIF表示,當前最重大的挑戰是如何好好地計劃退市。不論是發達或新興經濟體,經濟復甦或促使部分政府開始研究退市策略,但過早行動可能加劇違約和破產風險,惟過度依賴政府舉債支持亦可能構成系統風險,包括可能鼓勵「殭屍企業」承造更多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