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谷產業星賑災 港官癡呆坐一枱

農曆新年首個交易日,港股高開高走,股票投資者笑逐顏開。之不過,疫下備受經濟蕭條打擊的基層和中小型企業,未必能分享這份喜悅。事實上,除金融業外,香港各行各業皆一潭死水。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都在積極拓展新經濟戰略產業之際,港人仍在爭議是否下載「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打疫苗與否,港府則在爭取通關一事上毫無計策,高下立見。所謂「逆水行舟」,疫情足以令香港經濟競爭力進一步墮後,面對被邊緣化的宿命,港人愁對危城!

目前不少內地城市都趁新正頭配合國策發展,定出規劃目標,重點開拓創新經濟產業,如構建數碼人民幣的應用環境、拓展新能源產業等,藉着這些新投資帶動就業及內部需求,以推動經濟增長,增強競爭力。

諸如新能源汽車業,如今已成為全球兵家必爭,不少大型傳統汽車企業皆積極加入戰圈,定下未來5至10年產銷量目標,相關的投資有望帶動被稱為「消費之首」的汽車產業鏈和周邊經濟增長,為疫下經濟復甦增添動力。畢竟汽車業是重點工業,也是經濟體競爭力的指標,內地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爭取相關的商機,要做「新能源車之都」。

偏偏香港甚麼「都」不是!相對內地一線大都會,不但大數據應用環境不成熟,連數碼支付也大落後,實在難以想像作為國際動感之都會如此落伍。至於新能源產業,單是電動車,港府仍缺乏周詳的產業規劃,結果一盤散沙,不成氣候,既未能吸引外資參與,長遠亦無法跟貼其他周邊城市的配套發展,預示被邊緣化是必然結果。這樣蹉跎下去,他日想追趕,只怕「蘇州過後」,一切都來得太遲!

港府對未來發展不思進取,如今連疫苗接種也尚未有時間表,亦未見主動跟進通關部署。總之,全港人都在勒緊肚皮兼呆等,等甚麼?也許連這班渾渾噩噩的廢官自己也答不出。

除輸給內地城市外,看看競爭對手新加坡最新預算案,延伸保就業計劃及就個別重災行業提供勞工薪金津貼,善用儲備協助民眾渡過難關!香港呢?高官只管強調赤字高企,難再派糖,勸港人「睇餸食飯」,卻不知道如今不少港人正在捱餓,面對的是冇飯落肚的存活問題,並非「揀餸食」!當不少中小企此刻敵不過疫情要關門,本錢輸掉可能永無翻身之日,離地的港府還以為企業疫後可以輕易重開。面對家園惡運,港人不禁自問到底種下甚麼冤孽,換來這班庸官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