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爭相研推電子貨幣

隨着虛擬貨幣炒風盛行,各國央行亦開始積極研究創立數碼貨幣,正邁進數個世紀以來的最大金融變革!在此之前,或將掀起一場權力鬥爭,並引發從隱私到社會平等,以及金融穩定在內的多個問題。

市場技術昇華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全球步向無現金經濟,萌生比特幣等的替代貨幣概念出現,各貨幣政策制訂者紛紛採取行動以確保不落後他人。這或意味着,央行可以在國家誠信的支持下,讓大眾以電子貨幣付款。

華最積極 與SWIFT合作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財金智囊之一、同時被視為中國問題專家的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David Dollar稱,央行正試圖取回控制貨幣和貨幣供應的主導地位,形容整個行動屬於防禦性質。

中國為最積極推動央行數碼貨幣的國家,目前正開展數碼人民幣試點,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合作,並通過整合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突出其在貨幣領域的權威。

誠然,央行創設數碼貨幣背後的想法是與傳統電子貨幣不同,數碼貨幣與普通銀行不直接綑綁。它們不像信用卡,亦非如比特幣般由私人創立。反之,是由國家創設的「現金」,就如紙幣和硬幣一樣,直接保存在市民的「電子錢包」或手機應用程式(App)中,不存在財務中間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融與財政法務部負責人Wouter Bossu指,「回顧貨幣的歷史,第一階段是古希臘金銀幣;第二階段是阿姆斯特丹匯兌銀行的帳面貨幣;第三階段是紙幣。央行數碼貨幣將會是人類文明的第四種貨幣形態。」

北京發放「數碼紅包」

事實上,深圳民眾目前已可以在沃爾瑪、加油站和便利店試用數碼人民幣。去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通過一款專用的智能手機App分發數碼人民幣,接收者可以通過與現有電子支付類似的方式試點使用。

適逢農曆新年,北京政府亦舉辦名為「數字王府井,冰雪購物節」的試點活動,將在北京發放5萬個200元人民幣的「數碼紅包」,抽中者領取後,可於指定的日期及商家使用。此為內地第三個發放「數碼紅包」的城市,深圳及蘇州早前已率先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