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經濟領先優勢恐逆轉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於各國接種,加上美國國會通過1.9萬億美元(約14.82萬億港元)的刺激方案,有望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疫苗固然是令經濟回到正軌的特效藥,惟有外媒料中國的疫苗接種進度落後於歐美,而負債比率高企更似是慢性毒藥。有分析指出,中國可能在未來一段長時間內面對高負債,成為經濟復甦的絆腳石,究竟中國當刻在經濟上的領先優勢能持續多久,令人關注。

策略師透過計算在哪國會率先達成「群體免疫」門檻,試圖從中找出經濟復甦的指標。惟外媒估計,按照現時疫苗接種速度,中國實現「群體免疫」將需時5年半,大幅慢於美國和英國分別11個月和6個月。

資金短期或續向東流

高盛資產管理繼續唱好中資股,本年主要股票策略除了把握科技創新、新世代消費、醫療保健等大趨勢外,就是捕捉美國以外大型股的增長,似乎暗示資金短期內會繼續東流。

不過,如果西方國家早過中國達到「群體免疫」,歐美各國陸續解除封鎖、相互開放,將是對中國經濟的重大挑戰,或逆轉當前經濟格局。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學家Louis Kuijs甚至明言,如果中國不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將影響未來幾年經濟增長。

尤其是中國在去年已經為了應付新冠肺炎疫情而「債台高築」。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庭債務暴增約3,800億美元(約2.96萬億港元),幅度幾乎是美國的4倍,中國家庭債務對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期內上升3.9個百分點,增幅超過大多數國家。

法國外貿銀行亦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去年債務負擔去年因為疫情而急升,即使現時儲蓄率和經濟帳盈餘高企令中國爆發債務危機的機會不大,經濟保持增長可令債務增長率逐步恢復正常,但是要降低債務佔GDP比例需要更嚴格財政限制,而且對企業和家庭融資亦要更為謹慎。

該行續指出,中國有可能在未來的一段長時間內處於高負債,成為經濟增長的絆腳石,抑制耐用品消費及企業經營環境。將來在面對意外的經濟衝擊時,高負債亦會限制逆周期措施的作用。內地更有分析表示,鑑於住屋及教育成本過於高昂,民眾生育意願恐再度下滑,去年創下幾十年最少的出生人口,恐怕會變成「未來幾十年內最多的一年」。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出,去年下半年內地經濟雖見復甦,但亦分行業和地區,今年經濟回穩,整體發債規模或較2020年有所縮減,尤其是基建及抗疫債料將減少,但經濟轉好,企業發債需求料增。

他亦稱,中國債務違約問題未來有可能浮出水面,因債務違約向來有延後效應,其中內房的還款能力值得關注,但內地已劃「三條紅線」,估計當局不會進一步收緊政策,以免打擊復甦中的經濟,但亦看不到放寬的可能。

中國外儲縮59億美元

另外,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上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07萬億美元,比前一個月底收縮59億美元或0.2%。

外管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解畫,指疫苗進展、主要國家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預期等影響,美元指數上漲,連同資產價格變化等,導致上月外儲規模下降。

她又說,儘管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甦基礎尚未牢固,惟中國國際收入將延續基本平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