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中概股湧港 料籌逾千億

所謂「禍兮福所倚」,2020年中美金融戰升溫造就於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愛回家」,撐起香港新股市場半邊天,佔全年集資額約34%。業界人士預計,受到地緣政治影響,中概股2021年將加快來港第二上市,料有不少於10宗,當中包括企業同股不同權(WVR)的中概股,集資超過1,000億元。

美國國會2020年12月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企業往後需要提供證明並非由外國政府操控,才可在美國上市。市場預期將推動更多中概股回流,華興證券認為,對有意尋求第二上市或再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基於其境外融資需要、行業受監管情況、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上市的方便程度等考慮,現階段優先考慮的上市地仍是港股,而非A股。中小市值的中概股可能從美國私有化退市後,在香港重新上市。

專家促放寬產業市值要求

目前來港第二上市的股份,須有至少100億元市值及10億元年收入,當中亦包括WVR公司,但必須為新經濟公司。香港交易所(00388)早前計劃就放寬讓非創新產業的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進行諮詢。有會計師認為,隨着市場對第二上市的股份認識加深,加上不少傳統行業亦正進行數碼化轉型,市場對「創新產業」的定義愈來愈模糊,認為應該檢討是否開放予更多類型企業來港第二上市,以及市值要求。

會計師相信,在諮詢未有總結之前,部分中概股會先行來港雙重上市,以藉着互聯互通來接觸內地投資者。

事實上,2020年內回流的9隻中概股大致表現不俗,截至周四為止,一律均錄得升幅,以首隻回流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生物科技股再鼎醫藥(09688)表現最佳,累升83.98%,而以集資額345.58億元膺本港2020年「集資王」的京東集團(09618),則累升51.32%。

市場改革有助增加競爭力

華興證券指,企業基於長期的戰略性及商業考量,以及期望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的關注度、估值水平和交易量,預計將有更多計劃上市的中國企業,選擇在內地或香港上市。

該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指出,港交所不斷改革及完善市場,包括縮短新股上市的招股結算周期、推動「新股通」等,增加香港作為集資市場的競爭力,亦有助保持其交易量及投資者熱情,從而改變港股的交投生態。

龐氏形容,中概股的回歸將是逐步的過程和長期的故事,而不會是迅速退潮褪色的熱話,更不會對香港市場和A股市場的流動性帶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