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芯」荒恐禍延兩年

全球除了「疫」慌外,亦正面臨「芯」荒!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晶片短缺問題已從汽車行業蔓延到智能手機和其他電子設備,業內預計,將導致多項產品交付延遲情況持續兩年,勢累全球經濟復甦。更嚴重的是,美國對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00981)打壓加劇,而中芯又傳內訌,在內憂外患下,半導體產業勢迎來新一輪震盪。

中芯內憂外患 股價挫3%

中芯雖未正式公布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確定離任,但其離職已被市場認定,擔憂在中美晶片戰關鍵時刻,痛失「大將」或對中國晶片供應自主之路造成影響,美國制裁亦嚴重打擊其先進製程發展。中芯股價周一瀉3.62%,收報19.14元。

受多重天災人禍因素影響,內地透露電子業面臨零件短缺問題,例如智能耳機的微電子控制器零件供貨出現延遲;日本電子零件供應商亦指,Wi-Fi和藍牙晶片嚴重短缺,預計延遲交付將超過10周;包括半導體封裝和測試在內的產業產能也超負荷,消息透露,包含6層封裝基板等在內的產品產能已爆滿,正常6周的交貨期需延遲,甚至排到2023年才能交付。

正因缺「芯」情況持續惡化,迫使各項產品的製造商不得不減產,勢波及全球經濟。舉例來說,福士汽車已表示,由於晶片供應鏈緊張持續,將於明年首季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產量;松下、萬里達等電子產品製造商也警告,一些音響設備和攝影電子產品的生產因晶片短缺而放緩。由於汽車是全球「消費之首」,一旦銷售被迫下滑,必然影響經濟反彈。

晶片代工廠已用盡產能

事實上,包括南韓東部高科(DB Hitek)、台灣聯電及中芯國際在內的多間晶片代工廠近期皆發表聲明,指工廠從第三季開始已滿負荷運轉;歐洲業內人士稱,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和格芯(GlobalFoundries)均面臨供貨壓力,台積電產能似乎已近極限。

就此,研究機構Gartner指出,晶片緊缺的問題恐在一、兩年內難以得到緩解,尤其目前需求最強勁的終端晶片受最大影響,原因是8吋晶圓製造廠多數屬於亞洲企業,惟資金投入不足,意味或難以短期內滿足5G手機、筆記型電腦和汽車等零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