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資金爭奪戰 華抗打壓靠開放

美國特朗普政府制裁多家中企的措施開始發酵,事緣有國際指數剔出受影響的中企股,若成趨勢,將對相關中國資產造成沽壓。事實上,美國祭出「制裁牌」,就是要促進全球資金與中國脫鈎。中國既難阻美國單邊制裁,應對之策只有全速加快開放資本市場,增加吸引外資的渠道,中美全球資金爭奪戰已揭序幕!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美國經濟至今仍備受困擾,但中國卻最先走出疫情,經濟穩步復甦成功吸引外資目光,加上今年7月起落實深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措施。疫下歐美商業景氣低迷,中國此舉成功吸引外資進入金融服務業及A股市場,不少美國投資銀行陸續增持中國合營至全資擁有,全力加大投資中國市場。

可如今美國視中國為頭號敵人,眼見疫下中美經濟此起彼落,資金持續東渡往華發展,招來美國政府制裁中企,實不意外。美國已先後宣布制裁35家被指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企,估計與這批中企相關的中港上市公司超過百家,故相關措施的影響首先體現於股市。有國際指數公司為了避免觸動美國的制裁底線,將相關中企股剔出指數系列,估計其他外資同業亦會跟隨,後果是追蹤相關指數的國際資金須跟隨變化而沽出相關個股,變相對相關中國資產造成「關水喉」效應。

這招最終能起到多大的「斷水」作用,至少要看兩個因素。首先,市場開放,東家不買西家買,關鍵是資產本身的吸引力。理論上,制裁與中企基本因素無關,純屬美國的政治決定,非美資金大可乘美資減持而透過其他渠道吸納相關中國資產,那損失的是美國企業和投資者。其次,美資減持相關中國資產,套現後會否留在美國市場投資,要視乎美國資產的吸引力。

說到底,制裁之舉就是兩強在爭奪全球資金。中國應對得靠提速開放市場,增加吸引全球資本的渠道,如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並研究擴大互聯互通機制額度,甚至研發包涵更完整、更具代表性A股的國際指數系列,供美資以外的外資參考。

當然,美國憑着「長臂管轄權」,可要求諸多非美企業撤銷與受制裁中企的合作,這方面的影響將於未來逐步浮現。企業選擇與美國做生意,就得遠離中國市場;若要與中國經商,就得設法切斷美資背景以免受制裁。中國致力對外吸金,而美國則努力排他趕客,最終美國會否賠上在全球金融業的主導地位,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