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掌電池核心技術 歐美大廠陷兩難

電動車顧名思義靠「電」推動,故電池是「靈魂」,相關原材料已成為中美角力的戰場之一。就此,各大車廠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研發電動車,現在面臨一個重大抉擇:應該進一步投入自製核心電池?還是直接跟別人買就好?

車廠高層主管們表示,電池是電動車最貴的零組件之一,佔整部車價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能否降低電池成本,關乎盈利表現。

GM和福士擬自主研發

有別於傳統汽車內燃機引擎是由車廠自行研發生產,電動車的電池製造現在是亞洲電子公司與化學公司的天下,執牛耳的公司包括南韓的樂金化學(LG Chem)、日本的Panasonic、後起之秀中國內地的寧德時代等。

由於世界各國法規都在推動車廠銷售更多電動車,高層主管們憂心沒有足夠的工廠生產高品質電池。例如美國最大汽車市場加州9月公布,2035年前須停止銷售新的汽油、柴油小客車。這項政策讓汽車產業面臨壓力,不得不加速轉向生產電動車,但各家車廠鎖定相關供應鏈途徑各不相同。

通用汽車(GM)與樂金化學合作,投資23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造佔地300萬平方英尺的電池廠。公司指出,該電池廠最終會生產足夠的電池,供應給通用未來每年生產的數十萬輛電動車。

歐洲的福士也採取類似做法,對瑞典電池新創企業Northvolt投資10億美元,包括在德國建造電池生產工廠。

福特及戴姆勒長期靠買

福特與戴姆勒(Daimler)的策略是直接跟供應商簽長期合約購買客製化電池,福特和南韓SK Innovation已有協議,由SK Innovation生產未來福特的電動車電池。

事實上,戴姆勒兩種方式都試過,2015年之前曾經由旗下子公司自製鋰電池,後來基於優化資金配置考量,決定把電池費用花到其他地方。

戴姆勒轉而在去年投資中國內地寧德時代並簽訂長期採購合約,金額估計約236億美元,但仍保留自行研發電池。該公司說:「我們寧可把資金投放於我們擅長的地方,就是車輛的整體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