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經濟股被冷落 港資私有化恐成風

一場疫情令金融市場重新冼牌,新經濟股被投資者追捧,傳統舊經濟股被冷落,估值嚴重低水,繼而加速大股東將公司進行私有化,故今年正式獲提私有化並披露作價的上市公司數量,就較去年多出逾一倍,當中不少為港資企業。專家普遍認為,愈來愈多港資企業私有化,香港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變弱。

話語權必定變弱

港資公司今年私有化活動比過去兩年顯著活躍,今年以來,先後有會德豐、利豐、聯合地產(00056)、易易壹金融及盈信控股等;反觀去年僅得JOYCE Boutique,在2018年亦只有合和實業及香港飛機工程等。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認為,過往私有化成功例子不少,於本港退市後若能夠重新在其他股市上市,估值或有望調高,的確「大股東有數得計」,估值低殘的股份「留在香港無意思」。

梁氏相信,港股私有化將會成為大趨勢。他解釋,上市公司估值兩極化,八成的港股成交額均集中在大型、中資股份,例如騰訊控股(00700)及阿里巴巴(09988)等,以致其他股份成交萎縮。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亦認為,市場偏好新經濟股份及醫療板塊,面對資金厚此薄彼,傳統行業為主的港企自然會選擇私有化。他指,港資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肯定變弱,港股市場長遠而言會變成以中資企業為主的集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