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採「中國+1」生產 避中美摩擦

中美經貿戰火瀰漫,無論誰出任美國總統,局勢也不能驟然回到奧巴馬時代!就此,瑞銀認為,為降低中美貿易摩擦衝擊,跨國企業料以「中國+1」的戰略模式操作,也就是在中國以外地區增設生產基地。評級機構穆迪相關的金融情報公司穆迪分析也估計,全球難免踏入中、美、歐「三雄鼎立」局面。

全球邁中美歐「三雄鼎立」

面對經濟前景極不明朗,瑞銀透露,不少跨國企業之前已尋求「中國+1」的發展模式,料在近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合原產地規則後,企業會更積極利用該模式運作,原因在於RCEP是以中國為核心,符合中國確保供應鏈穩定的利益,同時亦有利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企業同時也要避免以美國為首的貿易戰突襲,故需增設基地。

穆迪分析指出,全球經濟格局將繼續向中、美、歐「三強」發展。自疫情爆發後,料各國將重視修復國內經濟損失,這讓各地更強調如何實現經濟自給自足,尤其在關鍵戰略產業,故科技、貿易和政治競爭與衝突將繼續,甚至加劇。隨着時間過去,全球貿易關係將愈來愈側重區域性,5G、數碼科技和綠色能源等新興技術競爭會加劇,將推動政府通過制訂政策和監管標準等方式,在培育戰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事實上,不少地區已為拜登上任後可能出現嚴峻形勢而「儲糧」備戰!外媒報道,過去一周,俄羅斯、中國、匈牙利及中東的幾家公司身影出現在國際資本市場,表面看來是趕在明年利率上升和價格波動加劇之前鎖定借貸成本,Union Investment基金經理Sergey Dergachev說:「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在拜登未來上任後可能面臨更大壓力的地區在發行債券。」這凸顯一些國家可能趕在與美國關係或冷卻前急於融資。

據悉,俄羅斯上周發行了合共20億歐元債券。Dergachev表示,中國也利用美國領導人換屆前的「機會窗口」融資,尤其特朗普政府在明年1月20日前恐令緊張局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