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貿戰況

世界亂局持續,在疫情底下,各地失去了以往的團結,依然為霸權而鬥爭。與此同時,疫情本身也凍結了經濟,形成不少地區內外交困,社會動盪此起彼落。這場夾雜着人禍的戰「疫」,正朝着悲慘的結局演進。

美國:資助發展中國家棄華電訊設備

美國國際開發署副署長Bonnie Glick指出,美國準備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高達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貸款與其他融資,以說服相關國家不要採購華為、中興通訊(00763)等中國電訊設備。

Glick指出,該單位將派工作人員與相關國家的政界人士、監管機構會晤,讓其相信使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通訊設備是糟糕的主意,因中國的設備容易受間諜活動攻擊,其次,國家開發銀行等中國國有金融機構提供的設備貸款,恐讓其陷入債務陷阱。

中國主導非洲市場 難動搖

報道指出,華府正擴大與中國的科技冷戰,提供上述經濟援助是其正部署的新工具。過去兩年,美國當局努力游說盟友在5G建設上禁用中國製造的設備。相關游說活動最初集中於歐洲,並在英國、波蘭等歐洲國家取得成效。

不過,美國此舉恐在發展中國家遭遇較大挑戰。以非洲為例,中國流動設備製造商主導該市場。據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數據,對價格敏感的營運商已大量採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設備,這兩家公司在今年較早前在非洲和中東的銷售額合計佔比已達50至60%。

事實上,美國正全方位阻撓中國科技崛起。美國商務部已禁止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供貨予華為,美國國務院游說盟國不要使用華為、中興通訊設備。美國國際開發署本月與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簽署協議,共同面對發展中國家使用中國設備建置5G的議題,此協議將使FCC的技術與專業知識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在100個國家的一萬名員工連結起來。

美國 :半導體業倡投入2652億助研發

為了防止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坐大,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及半導體研究聯盟(SRC)近日公布即將發表的「半導體十年計劃」預覽報告,呼籲美國政府未來十年內,每年投資34億美元(即合共340億美元或2,652億港元),以在五大領域資助半導體研發,維持美國領先優勢。

為了迎接美國發動的科技戰,中國近年已推出一連串措施提振半導體產業,包括設立規模290億美元(約2,262億港元)的半導體投資基金,也計劃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大力支持開發第三代半導體。

不過,中國半導體產業正面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進一步制裁,包括要求美國供應商必須取得出口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軟件和零組件,且防止華為透過第三方採購基於美國技術和軟件所製造的半導體。儘管如此,面對中國在半導體技術的野心,SIA、SRC等產業團體推美國政府應採取更積極行動,捍衞領先地位。

「十年計劃」強調未來十年的晶片研究及優先撥款,將有助於增強美國半導體技術,並刺激在人工智能、量子運算、先進無線通訊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成長。

「十年計劃」創百萬職位

所謂「十年計劃」,背後邏輯是業界認為晶片技術的未來將面臨五大「巨變」,分別是智能感測(Smart Sensing)、記憶與儲存、通訊、安全及能源效率。

據SIA研究顯示,「十年計劃」提議聯邦政府每年增加34億美元投資,未來十年將能增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全球領導地位,增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610億美元(約1.25萬億港元),創造100萬個職位;完整報告將在今年十二月公布。

中國:華為儲備5G晶片 防「特」襲

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刻意挑起中美科技戰,外媒最新報道,就在特朗普政府實施制裁前,華為悄悄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大量儲備至關重要的無線射頻晶片,以確保在中國營運商投資1,700億美元(約1.3萬億港元)部署5G技術時,至少到明年都能向他們供貨。

台積電上月交付逾二百萬顆

消息人士透露,合作夥伴台積電去年底開始加大力度生產華為5G基站核心通訊晶片「天罡」。在上個月制裁生效前,台積電應華為要求交付了200多萬顆這種7納米晶片。消息人士表示,訂單規模之大一度讓台積電高管懷疑自己是否低估了全球需求。

報道指出,華為在獲取必須供應方面取得的突破,表明美國一八年以來針對這家中國最大企業實施的一波波制裁成敗參半。以擔心國家安全為由,白宮首先試圖限制從美國軟件和電路對華為的銷售,最終對包括台積電在內的華為供應商實施全面限制。消息人士說,正是這最後的一招「切斷成品商用晶片供應」,最終使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陷入癱瘓,迫使其縮減了設備生產。華為和台積電的代表均不予置評。

不過,事實證明,由華為旗下半導體設計與器件公司海思內部設計的「天罡」晶片,對於保持5G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在華盛頓堵上漏洞之前的幾個月,華為依靠的是台積電,現在它可以繼續向中國移動(00941)、中國電信(00728)和中國聯通(00762)供貨,這三大電訊巨頭正在積極搭建中國政府認為有助於推動經濟發展的5G網絡。

中國移動的代表對報道不予置評;中國電信發言人表示,公司會就華為遭到限制的影響進行溝通,但對有關晶片供應的討論不予置評;中國聯通未回應。

愛爾蘭:擬設外資審查制度 料針對中國

全球經貿戰火不斷蔓延,愛爾蘭政府在今年九月時宣布,將立法建立外國直接投資審查制度,以符合歐盟有關防範非歐盟國家「受政府補貼而存在不公平競爭」的投資規範框架。有外國媒體最新指出,雖然愛爾蘭並未點名任何國家,但由於中國近年投資突出,以及全球對中國的防範,故分析認為此舉明顯針對中國。

愛爾蘭企業利得稅為12.5%,一直吸引大量外資進駐,數家大型科技及藥企總部更設在該國。報道引述數據指,中國對愛爾蘭的投資也顯著增長,去年投資額就大增56%,而期間中國對全歐洲的整體投資額是下降,加上愛爾蘭經濟十分依賴外國投資,反映中國對愛爾蘭的經濟影響力愈來愈大。

愛爾蘭企業、貿易與就業部長Leo Varadkar稱,儘管外國直接投資(FDI)是愛爾蘭經濟的重要部分,但也需要防止戰略資產落入不友好的外國政府手中。

雖然愛爾蘭目前最大的海外投資來自美國,歐洲智庫Bruegel分析團隊也稱,中國的佔比頗低,但分析師稱,由於中國經濟規模仍有可能會變得非常具有破壞力,故認為應採取一些手段,應對不是自由市場經濟的主要國際夥伴。

批准投資前須獲歐盟認可

事實上,歐盟在去年初首次提出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決議案。根據這法案,成員國根據各自國家的相關法規,決定允許某非歐盟國家投資該國,必須得到其他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認可,尤其要審查外國投資者是否直接或間接被操控,例如該國政府通過大量補貼等實施控制,或屬於國有對外項目計劃等。

泰國:三重夾擊 GDP恐年縮7.8%

全球經貿戰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泰國經濟,加上近期社會動盪,經濟恐遭受重創。泰國央行行長預料,當地經濟今年可能萎縮7.8%,並很可能要兩年時間,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外媒報道,泰國的社會動盪衝擊商業運作,曼谷最大的購物場所Central World已經縮短營業時間,有餐館老闆更稱,在抗議活動發生的日子,銷售額大降六成以上。對於旅遊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兩成的泰國來說,吸引遊客對經濟的復甦十分重要。

衰過九八年金融風暴

此外,據Ratchaprasong購物區零售組織數據,一○年抗議期間,區內單日損失1.74億泰銖(約4,300萬港元)。分析預計,泰國經濟今年的跌幅將大於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經濟萎縮7.6%。

印度:傳與台灣研貿易協商

隨着中國和印度關係緊張情況升溫,外電引述消息報道,印度政府一改態度,考慮與台灣展開貿易協商。

據了解,台灣過去幾年一直尋求和印度展開貿易談判,但印度政府一直不願意行動,主要由於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登記任何貿易協定,都無可避免與中國內地上演拉鋸戰。

消息指出,於過去幾個月,有意推動台印貿易談判的印度政府鷹派人士逐漸佔上風,認為和台灣洽商貿易協議,有助印度達成吸引更多科技和電子業投資的目標。惟內部尚未做出是否與台灣展開貿易協商的最終決定。

盼吸萬億投資手機市場

印度總理莫迪期望於未來五年內,能夠吸引超過1,430億美元(約1.11萬億港元)資金於該國投資智能手機生產市場,而十月初已經批准富士康、緯創及和碩在該國擴大生產,五年投資9億美元(約70.2億港元)。

印度與台灣在一八年簽署新版雙邊投資協議,進一步拓展雙方經濟關係。根據印度商務部資料,雙邊貿易在去年增長18%,至72億美元(約561.6億港元)。

環球:疫情礙工人流動 移民減46%

經合組織(OECD)表示,疫情危機期間,國際移民數量驟降至前所未見的水平,引發圍繞全球經濟這主要驅動力長期前景的擔憂。

經合組織37個成員國今年上半年簽發的新簽證和許可按年減少46%。該組織警告,長期的防疫限制以及居家辦公和學習流行,意味着「一段時間內」人員流動不會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移民工人在運輸、家政服務、訊息技術和農業等部門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場危機還凸顯出他們對衞生部門的重要性,因為移民工人也佔了醫生的24%和護士的16%。

經合:失業率驟增

經合組織稱,與本地人相比,移民工人面臨的失業增加形勢更為嚴峻,尤其是在加拿大、挪威、西班牙和瑞典。美國的對比也尤為明顯,危機期間,該國移民工人的失業率由之前比本地人低一個百分點,上升到了比本地人高兩個百分點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