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零售好轉未脫險

內地周一公布重磅經濟數據,雖然市場料重啟復甦之路,但零售消費恐表面風光。數據顯示,八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今年首度單月轉正,更被視為疫情後內地「雙循環」經濟重要引擎之一,惟分析指,內地零售市場於後疫情時代仍充滿不確定性。

上季GDP料按年增5.5%

市場預期,內地今日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速會比前一季加快2.3個百分點,至5.5%,首九個月按年增速亦有0.7%,扭轉上半年跌1.6%的頹勢,問題是縱使九月份零售銷售按年增速有望加快至增長1.6%,首九個月累計仍按年挫7.4%。

日資券商野村指,疫情對內地低收入群體造成極大打擊,特別是沒有失業保險但消費傾向較高的農民工。由於內地失業率可能被低估,中央財政支持更着力於刺激投資,而非向居民提供財政救助。在此經濟困難時期,過去十年間迅速攀升的居民債務水平,或進一步壓抑居民消費。

買金避險或谷大數據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居民消費不能混為一談,前者並未納入大多數服務消費。野村相信,現時內地居民消費的復甦速度,或較社會零售更慢。該行分析,這背後的影響因素包括部分社會零售數據與出口、固定資產投資相關;受旅行禁令限制,部分進口奢侈品只能在境內購買,因而納入社會零售,加上金價急漲帶動部分居民金融資產投資轉向零售,即在商舖購買實物黃金,均有機會谷大社會零售數據。

以內地傳統消費旺季為例,即使強如十一長假期,各地商家及地方政府積極狂谷消費,但據商務部監測,十月首八日內地零售及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只有約1.6萬億元人民幣,日均銷售額較去年十一假期僅增4.9%,升幅明顯比預期遜色。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認為,消費有望成為今年第四季內地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有機構預測,內地零售業只會呈現「U」形復甦,基礎必需品如液態奶、牙膏和洗髮水等,繼續呈現明顯的消費降級態勢。

中低收入市民衝擊大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等撰寫的報告亦提及,內地最新消費格局較令人擔心的一點是疫情衝擊拉大貧富差距。考慮到疫情對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人群及部分實體行業的巨大衝擊,內地經濟增速要回到疫情前水平甚有難度。

宏觀經濟面對逆風侵襲,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指出,疫情期間內地零售商首當其衝,消費者普遍感覺前景不明朗,而疫後消費支出的復甦並不平衡,奢侈品牌及大眾品牌需求呈現兩極化,前者銷售額雖已迎來「V」形反彈,但餐廳用餐、衣服鞋類及美容產品的家庭支出預期有所減少,因此,內地消費市道仍然充滿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