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增長 半世紀最差

疫情令東亞經濟加入全球攬炒行列!世界銀行最新報告警告,在「三重衝擊」即疫情、限制措施和環球衰退下,東亞和太平洋發展中地區今年經濟增速料僅0.9%,為一九六七年、即逾50年以來最弱,並預期區內貧窮人口將廿年來首次增加,多達3,800萬人持續處於或新墮入貧窮人口之列。

世銀在剛發表題為《從遏制疫情走向復甦》的報告中指出,疾病、糧食安全、失業及學校停課,將造成人力資本損失。該行估計,倘區內政府沒有迅速行動,增加社會安全網,未來十年經濟增速將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而停課導致損失0.7個經調整後學年,使區內每名普通學生,在職場生涯的收入每年平均減少4%。

在不計入中國的區內發展中經濟體,以旅遊業為主的斐濟最傷,世銀預測經濟今年將勁縮21.7%,而泰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經濟亦分別顯著收縮8.3%、6.9%及4.9%。

世銀指出,雖然區內疫情大致受控,令本地經濟活動得以恢復,但疫症在印尼和菲律賓仍然肆虐,緬甸疫情最近亦出現反彈。

明年GDP最樂觀睇升7.4%

而基於復甦持續和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正常化的假設,以疫苗可能面世,世銀對區內明年經濟較為樂觀,增長料由今年0.9%加速至7.4%。若不計入中國的增速,亦由今年預期收縮3.5%,轉為明年恢復增長5.1%。不過,若以悲觀情況假設,則今年及明年東亞和太平洋發展中地區經濟增速更僅0.3%及4.5%。

另方面,裕利安宜把全球明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六月時估計的4.8%降至4.6%,主要反映當局可能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和持續裁員打擊消費和投資,令今年第四季及明年首季復甦步伐較預期放緩。該公司預測全球經濟今年萎縮4.7%。

此外,世銀報告亦指出,區內政府承諾投入相當於近5%國內生產總值(GDP)抗疫及支援家庭和企業,惟這樣會加重了公共和私人環節的債務負擔。其中,政府財政赤字增加將導致政府債務佔GDP比率增加7%,加上銀行資產負債表轉壞及前景愈益不明朗,將造成投資和經濟不穩。

環球價值鏈或加速撤華

此外,世銀相信疫情將加速現時的貿易趨勢,包括區域化、環球價值鏈撤離中國,以及數碼交付服務加快增長,但同時亦增加訴諸保護主義的壓力。

世銀東亞和太平洋首席經濟師Aaditya Mattoo認為,區內經濟的反彈力度,將視乎進一步的改革,如結束燃料補貼、服務貿易自由化。世銀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副總裁Victoria Kwakwa表示,區內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政府亦面臨艱難的抉擇。她又稱,疫情不但對窮人打擊最大,更形成「新貧窮」人口,並提出方案以紓緩有關影響,包括投資增加病毒測試和追蹤、延長和擴大社會保障至貧窮人口及非正式經濟環節。

世銀估計,每天收入5.5美元以下的3,300萬區內貧窮人口,原本有機會脫貧,但因疫情而繼續列為貧窮,另有500萬人被推回貧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