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今月發債近二千億

內地銀行上半年的成績表已塵埃落定,在信貸增長加快及緩衝壞帳風險的情況下,中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壓力大增。外電引述數據指,本月內銀發行永續債及二級資本債的規模多達1,950億元(人民幣‧下同),單月供應量僅次於去年九月歷史高位。分析認為,大規模發債為市場承接能力帶來挑戰,或需靠人民銀行「放水」打救。

外電指,工商銀行(01398)、交通銀行(03328)、郵儲銀行(01658)及廣發銀行,在本月合計發行近二千億元的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由於國有大行的資產質素呈現惡化,面對監管機構寬鬆放貸的要求,以及緩衝壞帳風險的壓力,大型銀行亦跟隨中小行步伐,加快發行永續債以補充資本。

資本壓力勢再加劇

銀行資本充足率為衡量銀行應對壞帳的能力標準之一,比例愈高,銀行應對壞帳急升時的穩健程度也愈高。今年次季尾,六大內銀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首季末回落,惟仍超過10%。整體而言,內銀資本水平下跌,會限制銀行的信貸供應及派息能力。

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內銀盈利能力受壓,同時企業借貸持續增加,單靠內生資本實在難以支持資本水平,發債補充資本的外來補充渠道成為重要出路,料下半年內銀的資本壓力會進一步加劇。

面對市場的承接力或有限,他認為,視乎人民銀行於市場投放的資金規模,今年五月以來邊際流動性呈現緊縮,由於人行一貫為債市的最大買家,倘若市場出現無法承接情況,需靠當局釋放流動性。此外,他指近年內銀亦積極將次級資本債「包裝」成理財產品,售予非銀行的金融機構,變相可分擔銀行的金融風險。

惠譽看淡盈利前景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指,隨着中資銀行風險加權資產規模擴大,上半年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普遍下降,而六月底的貸款餘額則較一九年底上升8%。儘管不少中型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已達到最低的8.5%水平,惟惠譽認為內銀盈利前景並不樂觀。

另一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表示,內地是擁有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唯一發展中國家,目前監管機構已制訂對銀行發行混合資本工具的損失吸收要求,包括允許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並鼓勵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發行的補充監管資本工具。

不過,標普指,假設銀行不再進行額外的資本工具融資的情況下,估計至二○二四年,內地四大行的總損失吸收能力差距,將會擴大到5.77萬億至6.51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