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爭霸戰 折騰全球無贏家

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表面上是兩國之爭,實際上非單兩國企業蒙損。中美科技發展脫鈎,全球化產業鏈將斷纜,一直沿用的大市場、大數據、資源共享等基礎頓失。在新的發展模式出現前,全球科技業發展速度將會放慢,市場規模縮減、產值增長未如預期,從而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可見兩強惡鬥,並不會有贏家!

美國對中國科技業窮追猛打,首先是重點打擊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供應鏈,禁止美企向華為供應零件,相關的「臨時許可證」月內是否獲延長,尚屬未知數。此前美國商務部再出招,指明即使晶片本身不是美國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公司使用了美國晶片製造設備,就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才可供貨予華為,是要進一步趕絕華為。

華為已表明,九月中後或因「缺芯」而無法製造旗艦手機。有傳剛收到華為十八億美元專利許可和解費用的美國晶片供應商高通,正積極游說美國延長臨時許可,免得失去大客。若美國政府說「不」,華為的5G終端設備發展固然受打擊,而高通亦會失去大財路;若美國政府有限度延長許可,相信必會再向華為索取天價專利費用,沒完沒了。

「十四億人口消費市場」是中國反制的王牌,頭號打擊對象自是在華熱銷手機的蘋果公司,有分析指最壞情況或失三成銷售額。美國揚言要「清潔網絡」,而去年蘋果公司涉及應用軟件商店的五千多億美元銷售收入中,近半正是來自中國。一旦中國作出反制,這家市值大得不能倒的科技巨企,處境極不妙,更有拖冧美股之虞!

此外,美國正主導西方盟友拒用中國5G設備,預計中西兩大陣營各有5G標準將成大趨勢。雙軌制下,產業規模難與全球化模式比較,全球供應鏈亦必要來一次大洗牌,協同效益褪色,製造成本上升,企業和消費者皆成受害者。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美國不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拖慢中國的5G及人工智能晶片技術等科技領域的發展,以維護其政經利益及霸權地位。大局如是,中國也不能再指望多買美國貨就能緩解困局,也別再存中美合作、共贏互利的遐想,宜設法加快內部改革、全面提升競爭力,並鞏固地緣政治戰略,作好長遠作戰的準備。

全球兩大經濟體互鬥,短期非單兩國科技發展受阻,經濟和民生亦必蒙損;歐洲自顧不暇,新興市場失去龍頭市場增長帶動,發展分散亦難成大器。全球經貿萎縮已成定局,過去發展失衡問題只會加速惡化,滿盤皆輸,只怕難以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