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立心移民 財務安排大審視

香港人移民潮又再掀起!有移民顧問直指移民查詢個案激增數倍外,近日樓市亦不時出現趕移民大幅劈價成交的個案,一於要錢唔要貨。不過要移居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加上外國稅務普遍較香港繁複,稅率又較高,所以移民前必要做好以下四大財務安排。

為避稅賣港樓宜三思

香港稅率低且簡單,但西方國家以福利制度掛帥,所抽取的稅率甚高,閒閒地會收取的薪酬稅(以香港稅務名稱以說明)達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又有資產增值稅及遺產稅等。以美國為例,奉行全球徵稅制度,若移民當地後仍持有香港或其他地區物業的話,則無論日後沽出獲利或持有放租都要交稅。而同一時間,因為移民人士長期離港,已不能再被視為通常居住於香港或屬香港臨時居民,故不可申請居所貸款利息扣除,變相要兩邊交稅。而移民至英國、澳洲、加拿大以至台灣都要繳交上述相關稅項。

先衡量兩地市場走向

不過,微臣資產管理財富總監梁彥穎不贊成單純以移民地的稅率高而盲目沽售港樓,並建議若財政較鬆動人士,計劃移民前,可先衡量兩地的物業或資產走向,若港樓潛力較佳,不妨保留物業。如果想分散風險,亦可考慮只帶走三分之二資產,留下三分之一在香港。

「永久離港」可提取積金

據法例規定,在特定情況下,其中包括計劃成員因為「永久性地離開香港」,即使你未年滿65歲都可以提早取回強積金供款。

在香港,你可在民政事務總署的監誓員、公證人或太平紳士面前作出所需的法定聲明,由他們在聲明上簽署,並向你的受託人索取相關申請表格,提交身份證及已獲准在香港以外某地方居住的文件證明。一般情況下,受託人在收到所需文件後,必須在30日內向你支付累算權益。

不過有一點要留意,若你曾以此理由提早提取強積金,日後將不能以較後離港為由再次提出申請,受託人亦不會向你支付強積金,而積金局亦備有曾以永久離港為由而成功提取強積金的計劃成員紀錄冊。

須辦好手續繳清稅款

據香港稅務條例第77條,稅務局可向法院申請禁令,禁止未清繳稅款的人士離港,所以每名計劃移民外地的香港納稅人,在離開香港前,切記做好「離港清稅(Tax Clearance on Leaving HK)」的手續。你需提交報稅表及佐證文件,包括個人進修開支、認可慈善捐款、自願醫保計劃及各種免稅額的證明等。

最快翌日獲繳稅通知書

當向稅務局職員親身提交有關證明後,一般最早於翌日便可獲得繳稅通知書,以便繳稅。

不過,如果你離港日期逼近,又或稅務局未能在指定時間收到報稅表等原因,稅務局會根據現有資料進行評稅。若評稅過高,納稅人可作出反對。若薪俸稅由僱主直接支付也不例外,涉及人士應依時提交報稅表及相關文件,避免以現況評稅而引起爭拗。離港後,若你獲得額外花紅,你跟僱主均要再次履行清稅手續。

勿忽略當地醫保開支

正所謂生活保障,去到另一個地方生活,「保障」少不了!當中最嚇人的支出一定是醫療開支。

寰宇移民顧問總監劉碧琪稱,以澳洲為例,當地的醫療福利很好,一張醫療卡(Medicare)在手已滿足基本需要,如驗血、驗身,甚至個別手術費如盲腸炎都是免費,雖然部分要額外支付費用,但收費亦合理。當然,當地收入稅稅率亦高,納稅人支付最高稅階稅款達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七,即假設薪酬一萬元,其中四千七百元已用作交稅。但有趣的是,當地不但讀書、買電腦可扣稅,甚至連買洗衣粉都可扣減收入稅,理由是要洗衣服才可以返工。

又以加拿大為例,合法的納稅人在境內可免費使用公營醫療,但藥費自付。相反,美國大部分醫療設施均是私營,如無投保醫療保險,則近乎沒有醫療保障。

因此,移民前要注意移居地的公營及私營醫療體系,再因應自己的實際需要作出選擇。至於原有的香港保單,建議主動聯絡保險公司,查詢會否繼續承保或修改保障範圍,以至調整保費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