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勢湧港上巿

中美關係惡化,在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頓成封殺對象,香港有望從中得益。香港交易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曾指,看到有潛在的美國上市中概股打算回流香港。分析認為,本港作為「連接世界和中國內地」的角色,預期愈來愈多中概股會考慮來港第二上市,有助推動本地金融服務;惟憂慮美國因「港版國安法」對香港作出制裁,令外資企業放棄來港。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中概股在港第二上市,除了能募集資金,股份亦幾乎能二十四小時進行交易。

宜推「新股通」增競爭力

他又指,美國若取消中資企業在美的上市地位,企業仍能藉在港上市吸引外國投資者,屆時不至於全部損失。對這類企業而言,本港具吸引力,相信有更多中概股會認真考慮來港第二上市。

然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即將進入註冊制時代,縮減企業排隊上市時間,同時歡迎同股不同權及未有盈利企業上市。蔡氏指,香港面對的競爭愈來愈大,部分企業或「棄港留中」,故期望本港能推出更多利好政策及措施,如「新股通」(即讓中港兩地市場投資者可以申購對方市場發行的新股),以增強競爭力。

事實上,新股向來是大生意,整個上市過程牽涉法律、投資金融、財務審核、印刷、諮詢等多個環節的服務。據數據公司Dealogic資料,一五至一九年間,為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提供諮詢服務的銀行,便賺取逾14億美元的費用。

名利雙收 投行爭崩頭

市場人士指,從大型企業上市所賺取的費用不但更高,更有助增強有份參與項目人士的「牌頭」,所以投行為求此等項目都會「爭崩頭」。另外,企業上市後為維持上市地位,有一定「合規成本」,故由上市前到上市後,都會對金融服務業有所貢獻。

香港作為「連接中國內地及世界」的橋樑,資金進出容易。有投行人士認為,雖然A股市場向來都是「塘水滾塘魚」,但內地投資者始終對內地企業更熟悉,部分追求高估值及成交量的企業,或傾向在內地上市。若是追求國際化的企業,香港必然是首選。

不過,「港版國安法」獲通過,令本港投資環境蒙上陰霾。市場人士指,美國因「港版國安法」對港作出制裁,其他歐洲國家或跟隨,屆時本港經貿優勢頓失,會由國際金融中心降格成「中國地區中心」,外資企業或會改道上市。另方面,本港新股市場多年前已由中資企業主導,若美國制裁中國,外資為求投資中國企業,透過香港互聯互通機制是最正路的選擇。